家具企業需要清楚,家具電商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隨著信息化的不斷進步,電商屬于方興未艾的商業模式,家具企業想迅速擺脫產能過剩的桎梏,就必須盡力發展電商。
家具企業發展電商,即能為門店銷售提升業績,又能為企業的整體發展做出貢獻。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是就目前而言最適合家具企業的銷售模式,保障了信息的暢通和客戶源的廣泛,從而推動企業進步。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對于家具企業而言,電商的來襲,只是意味著營銷環境和應對策略的變化。即:如何利用網絡來宣傳、拓展、銷售自己的產品,大大降低運營成本;如何抓住消費者更趨理性的購買心理,對癥下藥……而從當前趨勢來看,“電商+店商”的融合發展,給家具企業的渠道建設指明了新方向。
作為營銷最重要的資源都被改變時,家具行業的格局就已經被打破,重構市場“愛你沒商量”。電商與店商的博弈關系也許會從現在的“零和 “關系轉向“ 競合”,最終共同利用彼此的優勢占領市場。這也許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我們必須要站在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高度去認識電商,而不是賣家具的角度去看電商。之所以很多企業“觸電”失敗,并不是電商本身的問題,而是自身認識的問題。
家具行業是否適合做電商,一直是頗具爭議性的話題。一方面,家具產品因為體積大、重量重,對售后服務和體驗的要求較高等問題限制了家具電商的發展;另一方面,純家具電商飛速發展,不但在互聯網上攻城略地,還開始嘗試開設線下體驗店。在今年的“雙十一”天貓銷售前十位中,家具品牌穩占兩席。
家具電商對線下市場份額影響很大,因此,東莞家具企業不得不開始尋破局之道。不少家具業人士認為,未來家具業線上線下相互融合將是大趨勢,并將逐步走向“大網絡,小實體”的格局。
家具企業是否有必要“觸電”
電子商務在國內發展了十余年,已深深融入普通市民的生活中。然而,東莞家具行業的“觸電”之路卻走得并不平坦。
家具產品因為體積大、重量重,對售后服務和體驗的要求較高等問題限制了家具電商的發展。尤其是東莞許多家具品牌走的是高端路線,而消費者在購買高端家具時往往有較高的體驗需求。
一時間,家具企業是否有必要做電商成為許多企業熱烈探討的問題。事實上,東莞家具企業“觸電”,也確實沒有特別成功的案例。例如,較早試水家具電商的傳統家具企業中,不乏城市之窗、諾華家具等行業的佼佼者,但這些嘗試并沒有為這些企業掘取真金。這些嘗試的不順利,也給許多有意“觸電”的企業澆了冷水。
不過,近年來隨著林氏木業、美樂樂等家具電商的高速發展讓傳統家具企業不得不開始注意,由于市場需求相對固定,如果線上同行賣得越多,線下商家就賣得越少。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林氏木業、全友家具電商在天貓的銷量分別進入排行榜的第四位和第十位。這一數字更是證明了家具電商領域的市場機遇。
從中國家具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了解家具線上銷售是確鑿無疑的未來趨勢,尤其是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物流配送以及第三方家具安裝服務等都在逐步完善,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家具電商發展中的短板。例如,過去床墊等大件家具運送都是走物流渠道,產品送到收貨城市的物流點后,還需要消費者自己租車去運回家,但現在許多物流公司都像快遞一樣能夠送大件家具上門。海爾日日順等第三方公司甚至將產品配送和安裝調試工作都一肩挑,給家具電商企業和消費者都帶來很大的便利,甚至大幅降低了家具電商運行成本。
家具行業并非暴利行業
2014年上半年,中國的整體建材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部分二三線家具品牌的家具出口明顯下滑。家具行業作為房地產的下游行業,房地產的冷熱往往要在數年后才能傳遞到家具業。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增長放緩和價格下行,家具行業也會感同身受。
然而,就在傳統家具企業大呼要過緊日子的同時,互聯網的跨界創業者和投資人卻高調進入家具行業,聲稱將用互聯網精神顛覆傳統家具業。自稱為“互聯網木匠”的麗維家舉行發布會,公布該品牌獲得小米的A輪投資。
那么,家具行業是否真的是暴利行業,家具電商的優勢確實比較明顯,尤其是網絡的覆蓋面廣,銷售和購買都頗為便捷。與動輒幾萬平方米的家具賣場相比,家具電商可謂是輕裝上陣。
因為家具行業存在較高的售后服務成本,在越來越透明的互聯網面前,要想維持暴利是不可能的。
不少業內人士也分析說,事實上,隨著電子商務的激烈競爭,網上銷售產品的成本也在提高。由于家具電商往往存在較高的引流成本,這些成本在某種程度上拉近了電商和傳統渠道的成本。另外,一些家具在實體店售價較高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進駐大賣場的家具品牌存在鋪位租金、人工成本、裝修成本等多種成本。另外,一些品牌的銷量較小,那就需要將價格提高才能避免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