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具賣場是燈飾照明產品交易的重要平臺,在某種意義上充當著企業與消費者的紐帶作用,也是行業興衰的指南針。面對著燈飾照明這一塊誘人的蛋糕,近幾年,不少投資商紛紛投資建設燈飾賣場。盲目的投資建設燈飾賣場的后果則是在競爭中逃脫不掉黯然淘汰出局的命運。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運用在燈飾賣場依然不過時,“租金、管理服務、硬件設施建設”這三者一直是燈飾賣場的“盲點”,在這三點上栽了跟頭的大有“賣場”在。然而目前國內大小大小的燈飾賣場中,也有后起之秀成功突圍而出,突破困局。在此,本文以古鎮異軍突起的利和燈博中心為例,為您獨家解讀新型燈飾賣場如何在知彼弱的前提下強之體的。
可出售式產權打破租金“魔咒”
目前,很多燈飾賣場都是以租賃的方式進行經營,沒有自有產權。隨著房價的持續走高也讓續約時的租金漲價變成了鐵板釘釘的事情。據筆者了解,少則升10%左右,多則升30%左右,租金的高漲給賣場經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進一步影響到商家與賣場的關系。
新型燈飾賣場如何知彼弱強己體?
當然,隨著目前大型綜合體賣場的興起,“只租不售”的局面也逐漸被打破,利和燈博中心作為燈都古鎮首家可出售式產權的燈飾展貿中心,以實現與商戶的利益共享的理念,打破傳統賣場“租金就是一切”的狹隘理念,以絕對產權可售,變成本為資本,用3-5年的商鋪租金即就可以購買一間同等面積大小的產權商鋪,固定的低成本經營,保證燈企免受商鋪租金浮動影響;另外,每平方均價1萬多的較低價格銷售,租金計劃設定也比市場價格較低,讓更多燈飾企業家擁有自己的產權式物業,實現長遠持續經營及資產升值,與燈企共同發展,共同贏利;
掣肘因素:尋求革新管理方式
與百貨、家私、家電、家居等行業相比,燈飾行業顯得比較年輕,在管理模式、高端人才儲備等方面仍存在著較大的不足。隨著這幾年競爭的加劇,賣場經營者的品牌意識逐漸清晰起來,他們也在不斷尋求管理上的突破。
作為廣東省重點發展項目,利和燈博中心負責人郭總告知筆者:以160萬平方超級城市綜合體作為強大配套,利和燈博中心具備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作為極具前瞻性的國際化展貿中心,利和燈博中心為滿足古鎮乃至全球品牌商、消費者、采購商的平臺需求,著力于營運創新,其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摒棄傳統賣場重現場管理不重商戶經營的管理模式,利和燈博中心以拓展客源渠道為核心,以市場買家為導向的一個全新運營模式。采取現代的數據庫形式進行統一管理,建立強大的數據庫,實施大數據進行經營管理服務,通過場內顧客WIFI跟蹤系統,為商戶制定最佳推廣方案。
2、全方位全鏈條統一管理運營,全力保障開拓商業戶銷售渠道,籍城市綜合體構筑強大商業運營后盾,吸引高端客戶群,將終端銷售、產品服務體驗、O2O線上下零售等功能集于一體;改變傳統賣場與商戶之間“房東與租客”的關系,利和集團自持一定比例物業,與廣大商戶形成利益共同體,為入駐商戶提供全面的商管服務保障。
3、顛覆傳統賣場“籠統化”管理形式,建立和業主交流發展平臺——燈峰會,統一對外開展經貿活動;按燈飾品類(如燈飾精品、商業照明、室內照明、LED、戶外燈等)組建各專業委員會,建立業務溝通平臺,對市場及商戶提供各類專業經營業務指導及服務。定期舉辦主題采購節、燈光節等,提升銷售業績的同時,建立項目產業旅游平臺,打造強大的零售市場。
4、打破傳統賣場“不舍得”心理,以每年數千萬的資金投入進行全球化推廣,充分利用媒體、商協會及優質媒體間的聯動,與國內外專業市場及采購機構建立戰略合作聯盟,定期地策劃有影響力的市場活動,貼近客戶群零距離推廣,不遺余力地提高利和品牌價值及商戶品牌價值傳播,增加社會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