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似乎過得特別的快,除了因為是國慶恢復的第一個黃金周長假,另一半的原因大概就是年底了拜訪客戶以及催收貨款,每天都在奔波。于是乎基本上每天都是在某些陶瓷廠,總是能夠遇見一些行業內的老熟人。感覺年底了行業內的人們最近都在忙著催收匯款的事兒,當然還有去陶瓷廠家看看壓倉情況,鑒于一部分陶瓷廠家有年底備貨為來年的習慣,趕上年底末班車大進貨也是這后面一個月的工作重點了。當然,光是看展廳是看不出什么問題的,只有親自到生產基地去走走,去倉庫里面看看就大概能夠知道這家工廠的經營情況了。
不可否認的是,從走訪的佛山本地和清遠的幾家廠的情況來看,付款及時講信用,生產大理石和仿古磚的廠家庫存積壓情況相對好一些,當然這個跟產量似乎也有很大的關系,有些廠家雖然有2、3條生產線,但是每條生產線的產量每天只有8000多方,而后期建設的新投產的燒瓷片的寬體窯爐,起步就是每日產能7萬方,而且生產線基本上是4、5條,這類廠家的庫存積壓情況十分嚴重不說,而且對于資金鏈的要求也十分高,一旦市場或者銷售方面出現風吹草動,企業隨時面臨著停產倒閉。因此看來,不少陶瓷色釉料老板逐漸的意識到,行情差的時候“只求穩,不求量”。特別是對于一些信譽度不好的陶瓷廠家或者是色釉料廠家,年底前喊供應商送貨的基本上是沒人回應。
前不久筆者參加了行業里面的兩場活動,一場是行業媒體舉辦的關于綠色和服務的話題,論壇的出發點很好,但是正如行業資深媒體人張永農老先生所說的,高端論壇似乎沒有看到高端,綠色和服務談了很久,但是具體怎么去做還是以掛在嘴上談論為主;當然,論壇也有一些創新的地方,比如嘉賓互動不設前提的提問和會務的安排細節也是看出了主辦方的用心良苦。另一場活動是受好友胡俊兄的邀請參加他們藍鉑瓷磚的第一屆浪漫節。以往的一些陶瓷廠家搞活動基本上走的演戲的套路,而這次藍鉑卻是以自己的員工的正式婚禮結合到自家產品的營銷活動中,不僅僅是讓員工參與到企業的發展而成長,而且還在發展中收獲自己的感情,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
筆者以為,在科技與智能化生產的今天,企業的競爭其實一直都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又是以團隊作戰形式所表現出來,一個好的團隊不僅僅是需要一個適合的領導者,更重要的是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并且將自身的優勢與特長結合起來。如同最近筆者因為朋友的緣故進入保險行業的兩家公司體驗了員工培訓的課程,不可否認的,保險行業中的培訓以平安的最為突出,甚至在行業內被稱為保險的“黃埔軍校”。通過參加陶瓷行業媒體的活動,本人也有幸認識了一些陶瓷行業內從事企業管理與策劃的“點子”公司,以及在朋友圈中看到不少從事陶瓷行業內的管理與市場策劃方案。其實,對于陶瓷企業來說,類似的培訓與教育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我相信每位老板的心中都已經有了答案,作為企業的最重要的資產之一的“員工”,如何提高員工的技能與素質對于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著十分精密的關系。當然,投資人才和培養人才是一項需要時間的長線投資,而且,現實中不少企業都會出現辛苦培養多年的人才跳槽或者是自主創業去了。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如同馬云說過,員工肯不肯跟著你干,無非是出于兩個方面,一個是錢是否到位,另外就是能否得到應有的尊重。
筆者認為馬云說的很對,干任何事情首先就是:第一你自己要相信,就是‘我相信’,‘我們相信’;第二是堅持;第三,我們學習;第四,我們做正確的事和正確的做事。就像當前的陶瓷市場,大家發現仿古磚開始好賣,又是一窩蜂的馬上改生產線,將做全拋釉或者是瓷片的改為做仿古磚的,想必明年的仿古磚市場未必就見到希望。企業跟隨市場調整生產本是一件非常正常的市場行為,但是像當前沒有任何創新或者盲目跟風式的不理性行為是要承擔風險的,更要緊的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