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中國照明燈飾行業被“跑路”、“倒閉”、“欠款”等負面消息的陰云籠罩。從10月22日爆出中山華亮燈飾(“鳳光傳奇”品牌)老板失聯后,接連有中山喜林燈飾、中山齊科光電被爆“倒閉”,中山安歷士電器宣布關門結業,就連東莞箭牌照明也受到“牽連”,面對不實謠言只得公開辟謠。在全國各地照明市場,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經銷商鋪面轉讓、出租,更讓人感覺到行業的一絲絲寒意。
其實,照明廠商的退出,年年都有發生。為什么今年大家特別敏感?為什么如此多的照明燈飾廠商在近期出現集體退出行業的現象?不可否認,中國照明燈飾行業部分廠商最近日子確實不好過。2010-2013年間,LED照明爆發式增長,導致不少企業和商家趁機而上,“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結果就是“市場蛋糕”并沒有增長多少,但是“分蛋糕”的廠商卻多了許多。LED照明轉型造成的市場急劇變化,讓一些企業還沒來得及適應就被淘汰。
而在LED照明的沖擊下,一些傳統照明企業未能及時恰當應對;LED照明性能和價格的快速變化讓很多照明燈飾廠商措手不及,應對失誤;終端市場方面,有些商家對LED照明的學習和了解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導致虧損。戰略失誤、戰術失當、資金短缺、資源匱乏的照明廠商在市場競爭中無法支撐,最終不得不黯然退出行業。
實際上,2014年的照明燈飾行業絕不像眾人感受的那樣“如此不堪”。無論是從宏觀的行業數據還是從微觀的企業經營,“增長”是主旋律。從終端市場的情況來看,LED照明在繼續深入普及,替換市場依然在增長,市場容量在持續上升,一些優秀品牌的銷量也保持穩定增長。這一點,從相關LED的上市公司報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LED企業的業績和利潤均實現雙增長。同樣,在終端渠道市場,眾多實力派渠道商也保持了經營業績的增長。
從理性的角度看待這些廠商退出,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只是中國照明燈飾行業市場發展、行業規范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階段。“優勝劣汰”始終是一個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表現,如果一個行業沒有競爭、沒有淘汰,反而會成為一個非常糟糕的行業。中國照明燈飾行業迎來LED大時代,在這個重大的轉型期,前期“粗放式”發展埋下的隱患,必然會在某一階段集中爆發。
每一個行業的健康和規范發展,必然伴隨著血淚的祭奠。真正優秀的企業和品牌,從來都是在荊棘叢林中殺出一條血路,沒有任何捷徑可言。要想不被別人超越和踩在腳下,最終倒在路上,照明燈飾廠商就必須理性地認清自我,理清企業發展的戰略和戰術,從而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下去。
我們應該看到那些更加努力、更加優秀的企業和品牌,它們是中國照明燈飾行業的脊梁,是行業的“正能量”,是行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