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炒作成風 節水功能作假
業內專家提醒:不少商家都在利用節水概念給自己的產品增值,但是節水型產品的實效并不理想,“節水衛浴產品成為商家獲益的噱頭。”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由于生產技術以及節水設計技術的差異,節水產品市場并不清凈,大多沒有真實節水功能。某些企業大肆宣傳所謂3 升甚至2.3 升節水坐便器,其實都令產品的洗凈度和實用性打了折扣。
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專業委員會的專家指出,衛浴產品并不是越節水越好,節水概念如果走向極端,就會對衛浴清洗和舒適功能弱化。沖凈度和換水率是目前業界對節水坐便器最新的衡量尺度。在馬桶的橫向沖刷距離上,國標規定為10.5 米,只有達到這一沖刷距離才能保證將污物沖干凈,而一些所謂2 升、3 升的節水馬桶只是將污物沖出了坐便器,有可能造成污物回流。
虛高價格打折 便宜沒有好貨
記者注意到,在北京幾大建材賣場里,很多衛浴產品都貼有“節水”標簽,但商家的宣傳卻五花八門,價格也相差很大。以坐便器為例,眾商家的宣傳紛紛聚焦在產品的節水和沖力兩大賣點。某品牌店一位銷售人員表示,目前該品牌所有暢銷的雙檔(3 升/6 升)節水坐便器的售價都在1000 元以上。“這已經是能做到的最低價格,如果哪家的產品比這個還便宜,那你就得小心了,且不說它能不能節水,沖不沖得干凈還不能保證呢。”
節水標識混亂 生產標準低下
記者在北京某衛浴店內,看見一些節水產品上貼著節水標識,于是詢問銷售人員該標識是否國家認證標識,對方說是“出廠自帶”,還說貴的產品會因為影響美觀反而不貼,便宜的才貼,目的是為了增加低價“節水”產品的說服力。
隨后走訪兩個大型建材市場,記者沒有看到一份節水認證的書面文件。對此一位導購人員這樣解釋:“暖氣、中央空調那些涉及到電和水管的建材產品的資質都很齊全,因為它們出了事兒就是大事。暖氣要是漏水,樓上樓下都泡了。空調要是漏電了,一棟樓都著了。潔具跟那些不一樣,漏水的話就是漏到地漏里,頂多修一修、換個新的,老板對潔具的要求沒有那么嚴格,而且每一樣產品送檢要花很多錢,很多潔具老板不會做。”
節水認證難行 收費昂貴麻煩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家并沒有強制企業去申請節水認證,申請節水認證程序復雜、費用昂貴,只有極少企業愿意申請認證,這就直接導致市場上節水產品宣傳滲水,可信度參差不齊。節水產品研發和推廣是需要技術、設計、資金等多重因素作保障的,而一些企業是做不到的。因此,就有商家舉著節水的大旗夸大宣傳,并不具備節水功效,生產出一些“偽節水”產品擾亂原本單純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