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vjnt"></form>

    <address id="fvjnt"><nobr id="fvjnt"><nobr id="fvjnt"></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fvjnt"><dfn id="fvjnt"><menuitem id="fvjnt"></menuitem></dfn></address>
            購買模板QQ:938519908  |  二維碼  |    |  客服中心  |  網站導航  |  手機版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國內動態 » 正文

            靠“補貼”為生的中國上市企業該退市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9-30  瀏覽次數:214
            核心提示:近日,2537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今年上半年年報,凈利潤同比增長10%,但報表顯示政府同期財政補貼增長13%,超過盈利增長速度,不少虧損嚴重本該


            近日,2537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今年上半年年報,凈利潤同比增長10%,但報表顯示政府同期財政補貼增長13%,超過盈利增長速度,不少虧損嚴重本該退市的公司單靠政府補貼卻奇跡般地扭虧為盈。
             


            靠“補貼”為生的中國上市企業該退市了
             
            六十秒讀懂專題:巨額的政府補貼名目繁多,補貼力度超過公司盈利增長速度,使得不少上市公司不靠自身盈利能力,單靠補貼就能扭虧為盈。對于鋼鐵、水泥、氯堿、光伏等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的行業,地方政府為了保住政績,依然定期對相關上市公司提供巨額補貼,使長期虧損的企業能長期不倒,加劇產業過剩。
             
            政府補貼力度超過公司盈利增長速度,九成以上的公司都能拿到名目繁多的政府財政補貼 
            近日,2537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的2014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共有2235家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補貼,占比達88.1%,2013年95%的上市公司累計獲取1120億的財政補助。今年上半年政府的補貼力度已經超越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速度,報表顯示凈利潤合計為1.2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3%,而同期政府投入的補貼總額同比增長卻達到13.63%。補貼名目也花樣繁多,除科技研發、節能環保等專項資金,在地方上,甚至還有拆遷補償款等各式名目。
             
            壟斷國企巨頭以虧損名義獲取補貼,實際凈利潤卻遠高補貼,在這些補貼中,國企始終占大頭,中石油連續三年拿最多,但巨額補貼只占其凈利潤的個位數
             
            每年獲得政府補貼的企業中,國企始終是占大頭。今年上半年共320多億元的補貼中,有一半流入了58家上市公司,而這58家里,國有企業有40家,占了近七成。2013年年報中,獲補貼金額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中,有7家為央企和地方國企。其中中石油連續三年位居榜首,補助從2009年的11億元,到2013年的103.47億元,增長了8倍。近十年中石油、中石化共獲得政府財政補貼1258.83億,但值得注意的是,以“政策性虧損”的名義獲取的巨額補貼占其凈利潤比例卻不高,如2014年上半年僅占凈利潤的7.5%。
             
            上市公司依賴補助才能實現盈利,近三年有278家上市公司靠政府補助才得以扭虧為盈,甚至還有公司獲取的財政補助是其凈利潤的上千倍
             
            這些上市公司中,還有不少長期虧損,靠政府補助才能扭虧為盈。例如2014年上半年,凈利潤為正、但扣除非經常損益后變為負的企業有131家,其中因政府補助而扭虧為盈的有73家。而2011年-2014年上半年,通過政府補助扭虧為盈的上市公司達278家,有些公司連續三年都是通過補貼扭虧。部分上市公司收到的補助甚至是其主營業務產生的凈利潤的上千倍。比如露笑科技,其2014年上半年凈利潤為461.6241萬元,但其獲得的政府補助就有461.5102萬元,這意味著去掉政府補助后,露笑科技可能的“凈利潤”只有1139元。
             
            這些本該退市的企業一方面在不停地接受來自政府的慷慨補貼,一邊又在資本市場上大規模地增發籌資。如三安光電和德潤豪達這兩家企業2011年的凈利潤中政府補貼分別占了79%和90%成,但同年這兩家企業先后進行兩次增發,分別融資110億和32億。
             
            地方政府為了保殼,創造政績,不惜定期補貼被打上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
             
            2012年,修改后的退市制度要求“最近一個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顯示當年年末經審計凈資產為負”的公司將要面臨退市。而上市公司作為地方政府政績的象征之一,企業退市不僅影響政府政績考核,同時對當地的就業、稅收帶來負面影響,于是政府為了保殼,不惜定期為被打上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發放政府補助,使得企業因此“扭虧為盈”。2013年年報時有41家*ST公司獲得了政府補助,補助總額高達7.96億元,平均每家獲得的補助額度約為1941萬元。例如已經連續虧損兩年的*ST亞星,就是依靠2013年最后一日的兩筆1749萬和1.36億元的補貼扭虧安全過關
             
            違背市場規律,為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提供補貼,使長期虧損的企業依然能常年不倒,甚至加劇過產能過剩
             
            年年接受財政補貼而享受免死待遇的企業里,還有相當一部分屬于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如上半年補貼金額排進前10位的重慶鋼鐵和美的集團。從氯堿到鋼鐵,從水泥到建材,從LED到有色金屬,這些大量過剩、落后產能因為巨額補貼,反而生產線能只開不關,產量不減反增。以*ST南化為例,該公司主營業務為氯堿化工行業,曾在2013年和2010年連續兩次因政府及時提供數億財政補貼而逃過退市風險。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產能過剩和下游需求增速放緩導致行業壓力加大,但未來2年氯堿化工產能仍將擴張,過剩仍將加劇。
             
            巨額補貼吸引企業想方設法要錢,2013年,審計署通告稱企業騙取財政補貼的情況層出不窮,而政府發放補貼同樣過于隨意
             
            名目繁多的巨額補貼還常常意味著灰色地帶,2013年6月,審計署對中國部分企業違規獲取政府補貼情況進行通告,其中很多企業存在騙取產能淘汰補貼的行為。通告中,涉及違規獲得中央財政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的企業多達126家,占到總違規企業數量的36.2%。其中,重慶鋼鐵采取虛假淘汰的方式,騙取財政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765萬元。
             
            據審計署統計,2013年,地方政府隱瞞收入823億,違規補貼1261億。而且政府對這些補貼的發放也往往很隨意,如2014年初,*ST株冶發公告稱,獲得株洲市財政局下發8948萬元環保綜合治理補助,計入年度損益后即沖抵前三季度虧損額。但株冶集團董秘辦公室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這一數目,政府怎么算出來,公司不知道。至于錢怎么用,公司既可以繼續作為環保投入,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對此政府沒有具體要求。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資訊
            點擊排行
            199526299有事請留言199526299有事請留言

            湘公網安備 43011102000568號

            无翼乌全彩无漫画大全_在线免费观看色片_依欧美视频_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form id="fvjnt"></form>

              <address id="fvjnt"><nobr id="fvjnt"><nobr id="fvjnt"></nobr></nobr></address>

                      <address id="fvjnt"><dfn id="fvjnt"><menuitem id="fvjnt"></menuitem></dfn></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