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LED業內有一個共識最為深入人心,就是“今年是LED的照明開啟元年!”這句話。根據行業研究中心的數據,全球傳統照明市場規模約為8000億人民幣,而2013年LED照明滲透率僅接近20%,未來三年,LED滲透率將提高到50%,到2016年,LED照明市場規模或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在如此的大好形勢下,近期我們卻觀察到多家LED上市企業頻遭股東減持套現,其背后藏有什么樣的邏輯呢?
多家LED上市企業頻遭套現 背后潛藏危機
2014年初至今,A股LED板塊的上漲幅度達到了20%。特別是7月份中旬以來,LED板塊反彈漲幅已經超過了20%,短期內的巨大漲幅,必然加大了部分股東套現壓力。但是,控股股東和機構投資者的頻繁減持,很難簡單被看作為短期的投機行為,行業研究中心認為,其中或預示有更深層的經營上的原因。
首先,LED照明市場規模的高速增長,并不意味著行業內的競爭減弱。恰恰相反,LED照明市場從一開始就注定是個紅海市場,行業內的競爭將會愈加激烈。LED行業經過幾年的高速成長和幾年的行業寒冬,已經進入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在現在行業景氣的時候,很難再像以前那樣,出現雞犬升天的情況,而是強者爭霸,弱者出局的形勢。實際上,在行業如此激烈競爭的情況下,行業的利潤空間將很難打開,“增收薄利”將會LED企業經營的新常態。
其次,LED企業面對傳統照明企業的進入,沒有競爭上的優勢。LED照明產品的制造環節,經過多年的發展,每個環節都十分標準化、流程化,傳統照明企業進入LED的門檻變得非常之低。而傳統照明企業把控著銷售渠道,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最后,LED照明光源替換傳統照明在提速,市場空間飽和速度或過快。傳統照明市場本身是一個緩慢增長的市場,LED照明對傳統照明市場只是一個替代的作用,對增量空間貢獻不大。在LED照明爆發后,或三五年就完成了整個替代過程,加上LED光源壽命長的特點,未來照明市場的存量替換市場空間反而更小,LED照明企業或將面臨市場萎縮的局面。
當然,大浪淘沙,我們認為,在LED照明市場爆發的過程,國內必將有一批優秀的LED企業成長起來,成為照明行業的新貴。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了其中將有一大批LED企業死去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