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LED宣傳有點狂熱。報紙、網絡、微博、微信等各種媒體上,鋪天蓋地的都是LED,大有LED已經一統天下、傳統燈具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態勢。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呢?其實不然。前不久,筆者走訪了國內幾家超級經銷商,并特地去他們的倉庫轉了一圈,目的就是要看看到底哪個LED品牌做得好。但走訪的結果有點出人意料,這些經銷商的倉庫里依然堆積了很大量的傳統燈具。據河北石家莊的一位經銷商朋友透露,去年,他LED產品的銷售額大概是1000多萬元,節能燈等傳統燈具則遠大于這個數字,約是3000多萬元。另據一傳統光源大佬透露,去年該司的LED銷售占比約為20%,今年則提升到了30%左右,傳統光源仍然占到70%的比重。因此,在面對LED時,我們可能缺乏冷靜客觀的思考。任何事物的產生、發展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LED也是如此。盡管當前新晉的LED品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打、砸、搶”運動,但是,別忘了,這些新晉品牌它們只有LED一條腿走路,而原有的照明品牌則是LED和傳統光源兩條腿并行,傳統照明品牌沒有必要受到外界過多的干擾而亂了自身陣腳。
二是不管是傳統照明品牌還是新晉的LED品牌,在面對競爭時有點盲目,甚至丟失了做產品的品質底線。特別是新晉的LED品牌,由于沒有傳統照明產品的庫存壓力,更加快速靈活地投入LED,卻沒有將過多精力專注于產品的技術研發,雖然品牌名氣大,知名度高,但美譽度卻不高。前段時間,廣東房地產協會一行到報社參觀交流,就紛紛投訴他們采購的很多LED產品出現了質量問題,有的用了不到三個月就壞了,更有甚者,居然存在漏電等嚴重安全隱患,而這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v觀全世界各行各業的商業品牌,沒有哪一個是依靠做垃圾或低價劣質產品發展起來的。在此,我們呼吁LED企業在當前混亂的競爭形勢下一定要堅守產品底線和原則,否則盡管可以一時漁利,最終難以長久發展。
三是與傳統照明行業相比, LED就像過山車,急速而上,急速而下,并沒有留給企業過多思考的時間。如果說傳統照明時代是跑,那么到了LED時代則是飛,而飛除了強健的體魄,還需要兩個翅膀:一是技術,二是資本。近年來,有很多不懂LED的人進入這個行業,有的以前是賣水果的,有的是做包裝的,有的是賣摩托車的,投個幾十萬元甚至幾萬元就來搗騰LED,并以劣質低價產品擾亂市場。他們壓根就沒有在這個行業長久發展的打算,多是抱著投機撈一把就走的心態。但是,真正想做品牌的企業不應受這些流氓做法的干擾,必須像正規軍以堂堂之陣迎戰市場。
四是如果說傳統的照明品牌是拳擊手,那么新晉的LED品牌則更像散打隊員。拳擊有比賽規則,例如不可以咬人、用腳踢等,而散打則沒那么多禁忌,唯一的目標就是打倒對方。然而,這場比賽又是簽了生死之約的,在新晉LED品牌猛烈的攻勢下,許多傳統品牌表現得不淡定了。其實,拳擊手底子扎實,任新晉LED品牌如何出招,只要對方打不倒你,待時機成熟,一招就可以擊斃對方。因此,傳統照明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踏實做好內功修煉,切忌盲從亂了自己的步伐。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媒體在推動照明行業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整個照明行業處于劇烈變革時期,這個時期的大轉折、大分化,對媒體自身發展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媒體,不應僅僅是一個觀察者、服務者,更應該是一個思考者、引導者,這種思考來源于真正日復一日持續深入的市場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