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設計再次亮相米蘭
中國設計師在米蘭大學的展覽以“Yù”的聲韻為主題,不限定對應的字形與字義的主題,透露著傳統道家文化“不可說”的玄妙。本次策展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楊冬江教授解釋:“Yù”既可以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之“預”,強調了設計中的“計劃”特質;也可以是“遇者,不期而會”的“遇”,吻合設計的偶然性與不確定性;還可以是“欲罷不能”的“欲”,以再現設計是欲望滿足與克制之間的制衡;又或是“寓情于景”中的“寓”,展現設計的形式與表達;也許是“域民不可封疆之界”的“域”,強調設計的客觀局限性。
此次參展作品來自國內設計界“大牛”,他們也是米蘭設計周上的國內?。張永和、朱锫、邵帆、林學明、陳耀光、石大宇……20余位國內一流設計師作品匯聚于此,涵蓋了建筑、產品、家具、裝置等多個設計門類。在4月8日,在學術探討會上,中國設計師在傳遞“中國概念”的同時,除了設計本身,國內外設計師共同探討設計理念、設計市場與前景、設計商業化等多層面內容。
作為本次展覽的贊助商,居然之家總裁汪林朋表示,目前國內的家居行業正處于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的階段,希望借助展覽為“中國設計力量加油”。汪林朋還指出,除了帶領一批家具企業去米蘭觀展學習,后續展覽歸來還會在居然之家開辟專區進行巡展。
中國設計“沖擊”米蘭
除了在米蘭大學主題為“Yù”的展覽外,在米蘭城的多個場所,中國設計思潮也呈現集中綻放的趨勢。4月8日至14日,“看見造物”—— 2014米蘭三年展特展在米蘭三年展中心開展,這是全球范圍內首次以“中國當代民藝設計”為主題的當代設計展。展覽由“看見造物”主辦,這也是籌備了近兩年的“看見造物”中國當代原創設計平臺的首次露面。
本次展覽展出來自盧志榮、石大宇等十四位設計師的設計作品,根據2013“看見”中國創造設計之旅尋訪所見對竹、木、漆、陶、瓷、琉璃、銀鐵、刺繡、絲印、軋染、景泰藍、藍印花布等十余種中國傳統工藝精華,進行當代詮釋與應用。展品涉獵中國傳統手工藝和各種傳統材質,種類廣泛。
同樣在米蘭三年展中心,由國內知名設計師、“品物流形”創始人張雷策展并兼主創設計師的“《融·絲》——從西湖到米蘭”同時開展。融,在古漢語中意為上升的炊氣,今意融化與融合,展覽體現了“Handmade In Hangzhou”的設計初衷,將杭州的傳統手工藝進行解構,再溶解到當代設計中去。反對簡單復制傳統圖案和形態,堅持創造當代設計語言,這便是“融”的設計精神。五年,分別呈現五種材質,竹、絲、土、銅、紙。此次展覽以“絲”為落腳,設計師們用絲做材料,采用中國傳統工藝,打造出一件件與絲有關的作品,表達絲的不同形態,更為下次展覽主題留下待續之筆。
■ 業內聲音
“走出去,請進來”
●汪林朋,居然之家總裁
提升中國設計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必將走向由“制造”到“創造”的階段,而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中西設計的交流與合作更是有著重要的意義。此次米蘭之行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走出去”,讓世界了解中國設計,并拓展更廣泛的合作空間;另一個目的是“請進來”,讓更多、更好的家居品牌,通過居然之家搭建的平臺進入中國市場,分享大商機、大未來。
意大利迎來“最好時機”
●劉萬友,北京家居行業協會進口品牌委員會會長、北京藍色早晨家居總經理
意大利有著世界上頂級的設計和產品,但分銷渠道一直是困擾意大利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大問題,在平臺和渠道開拓方面也缺乏經驗和保障。此次通過中意相關協會組織的合作,借助居然之家的平臺優勢,意大利家居企業迎來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最好時機,中國進口家居代理企業和意大利家居企業間的合作也將更加順暢,前景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