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資企業為主導
2013年全國陶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中,82.38%為內資企業,占比較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港、澳、臺商投資與外商投資企業占比均略有下降。
(二)小型企業居多
2013年全國陶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仍以小型企業居多,共1255家,占全行業的66.79%。與上年相比,中型企業進一步增加,占比提高了1.72個百分點;小型企業占比縮減了1.87個百分點。
(三)地區分布集中度高
2013年全國陶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分布在廣東、江西、湖南、山東、福建等陶瓷主產區。企業數量居前10的地區累計企業數占到全國陶瓷企業總數的近九成,與上年相比,擁有企業最多的廣東,2013年占比稍有下降。
據國家海關統計,2014年1~2月,我國船舶出口額為44.2億美元,同比下降7%;船舶進口額為1.3億美元,同比下降51%。其中,2月份船舶出口額為10.4億美元,同比下降44.5%,環比減少23.4億美元;船舶進口額為2969萬美元,同比下降67.3%,環比減少7031萬美元。
1~2月,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是我國船舶出口產品的主體,其出口額合計為28.7億美元,占比為64.9%。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市場對大噸位船舶的需求比較旺盛,導致15萬載重噸以上的大噸位散貨船出口額占比和增幅都較大。今年前2個月,15萬~30萬載重噸散貨船出口額為5億美元,占比為11.3%,金額同比增長131%。由于國際貨物運輸船舶大型化和集裝箱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我國集裝箱船出口額增幅較大。其中,6000TEU及以下集裝箱船出口額為4.5億美元,同比增長270.1%;6000TEU以上集裝箱船出口額為2.6億美元,同比增長113.4%。
我國共向122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船舶,其中,向亞洲出口船舶的金額為24.3億美元,占比為55%,同比下降13.4%。由于目前歐洲經濟發展勢頭較好,國際貿易量開始增長,航運業有了較大起色,因此我國向歐洲出口船舶的金額呈現增長態勢,1~2月出口額達7.1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具體來看,我國向5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船舶的金額超過2億美元,其中,向我國香港地區出口船舶的金額為13.3億美元,占比為30.1%,金額同比增長24%。
我國共有24個省(區、市)出口船舶,江蘇省、上海市、山東省排名前三位。其中,江蘇省船舶出口額為7.9億美元,同比下降26.3%;上海市船舶出口額為7.2億美元,同比增長40.2%;山東省船舶出口額為5.7億美元,同比增長314.2%。
1~2月,我國進口船舶的種類比較集中,最主要的進口產品是供拆解的船舶及其他浮動結構體,進口額為6190萬美元,占比為47.6%,金額同比下降66%。我國共從27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船舶,其中,從亞洲進口船舶的金額為9064萬美元,占比為69.7%,金額同比下降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