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代工很普遍
買到的紅木家具雖是“名牌”產品,但有可能并非其品牌生產。近日,消費者曲先生就遭遇了此類事情。據他介紹,在某紅木品牌專賣店購買了一套小葉紫檀臥室家具,用過一段時間請人保養時發現,其材料在打磨過程中脫色,材料并非小葉紫檀,而是其他木材染色而成。曲先生找到商家,對方表示,這套家具并非本工廠生產,而是在外“拿貨”后貼牌再售出。最終,商家以退款處理。
如今,在紅木家具及制品行業,紅木產品代工定做現象非常普遍,消費者買到的品牌產品可能并非其品牌工廠生產。據瑞祥閣紅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宜榛介紹:“企業拿貨或請代工工廠生產加工的做法非常普遍,已經成為行業中公開的秘密。”
據介紹,企業代工定做基本有以下幾種模式:從一些小廠家或小作坊進口半成品或成品,經過再加工后售出;或直接向小廠家下訂單,拿到成品后冠以自己的品牌再售出。據北京勁飛紅木家具廠董事長吳新建介紹,代工企業主要為小工廠或小作坊,集中在浙江東陽、福建仙游、河北大城等地區,這些企業專為品牌生產代工產品,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據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品牌近幾年發展迅速,迫于市場需求,代工定做產品已經成為其主要產品,有的甚至超過80%以上。
逐利為代工主因
追求利潤是眾多工廠選擇代工的主要原因。近十年內,紅木家具逐漸被大眾消費市場認可,紅木企業的數量、規模都在不斷擴大。不同于現代家具現代化的生產流程,紅木家具可謂“半人工制品”,在開料、打磨、雕刻等生產階段仍需要工人手工完成。一些企業的生產能力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或生產成本過高,代工定做產品給企業帶來更高的利潤空間。
除此之外,企業生產能力和儲備原料有限,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也時常有“拿貨”的現象。梁宜榛介紹:“有的廠家發展速度很快,幾年之間開設了很多店面,而生產規模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只能通過拿貨方式解決。”
此外,生產成本過高也是很多企業選擇代工產品的原因。據業內人士介紹,在業內,代工現象普遍集中在椅子、案幾等小件產品。因為小件產品外形、結構相差不多,并不需要企業投入太多設計研發成本;此外,小件家具用料小,工藝相對簡單,產品附加值也不高,相對大品牌較高的人工成本、運輸成本等企業運營成本,小作坊生產的產品成本更低。品牌企業便選擇代工產品,附以自己的品牌,賺取更多的利潤差價。
據介紹,近半年來,隨著交趾黃檀等紅木原料價格不斷攀升,大料、長料愈加稀少。據了解,目前交趾黃檀平均價格相比年初上漲幅度已經接近100%,2米以上的材料更加難尋。原料市場的波動讓企業更“惜材”,生產更為謹慎。除了代表作品、珍貴(如黃花梨)材料或大件家具,很多企業選擇把小產品外包出去,規避材料稀缺帶來的風險。
委托代工需掌控材料與工藝
代工定做是正,F象,也是紅木企業品牌發展的一種表現;而保證代工產品的質量,是讓消費市場認可接受的前提。由于紅木企業工業化生產程度不高,使材料造假、工藝造假、以次充好的情況難免發生,給企業和消費者都帶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