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LED市場的真正爆發,可能還受到一些現實問題的困擾,比如LED市場產品標準還比較混亂,從年初質檢總局公布的2013年LED照明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結果也可以看出這一點。這會不會對LED市場爆發形成一種阻滯?節能燈會不會快速退出市場?這會對LED家用市場的普及速度帶來影響。照明類股市雖然看起來很美,但“虛高”成為仍在,而且股市亂象也讓用戶心存疑慮。
標準問題
廣東三雄極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郭鈞認為,對一個行業來說,標準很重要,對LED行業也是如此。
通常來說,LED產品首先要滿足的是國家標準,比如中國節能認證、3C認證、國家消防認證等,如果要出口,還要滿足一些國外的認證標準,比如CE、VDE、TUV認證等。
針對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重大環境問題,順應國際環境保護的發展,依據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還需要滿足ISO14001環境管理標準。
“如果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會更好地促進LED產品的廣泛應用。目前我們的LED市場產品標準比較多,除了國家標準,還有一些行業標準、聯盟標準等。對于各種標準的交叉部分,我們也會盡可能去遵循,如果標準之間存在有沖突或者不大一樣的地方,對企業來說操作起來就比較困難。”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研究總監吳鳴鳴博士對此也表示擔心。LED照明企業數量眾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正影響著市場的規范性和LED的推廣應用。但她也指出,針對產業標準的混亂,CSA在積極推進LED產業標準化的工作,比如與方圓認證聯合推出的LED-ELI認證,旨在推廣放心產品,重塑百姓信心。
晶臺光電董事總經理龔文直言,標準眾多對封裝廠來講也很麻煩,10個產品可能需要有10套不同的生產線,成本非常高。
但他同時指出,標準不完善,也給了很多中小企業生存的機會。很多像晶臺這樣有自主IP的企業還是希望有較為統一的標準,但對規模比較小的公司來說,一旦標準化了,就斷了他們的后路。“這對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技術支持、資本實力都是個考驗。”
節能燈尚有市場
雖然普通照明用白熾燈遭到限制,但傳統照明勢力依然很大。
相關數據顯示,雖然照明產品供應商的LED產業營業額在大幅增加,比如,根據公告,目前陽光照明營業收入中約30%來自LED業務;很多歐照明普網點的LED產品比重達到了50%-60%。但消費者對LED產品的接受度卻不如想象中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