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國涂料行業產量、產值增速的紛紛下降,凸顯了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的調整轉型對涂料產業產生了影響。我國宏觀經濟增速從2011年開始就呈現了下降趨勢,作為國民經濟的配套產業,涂料業受到了沖擊,消費需求明顯下降。”中國涂料工業協會會長孫蓮英在3月19日召開的2014年中國涂料、顏料行業工作年會上表示,“換句話說,產量增速、產值增速的紛紛下降,體現出我國涂料工業當前的傳統發展方式已經落后于新經濟的發展要求。”
然而,如果按以往的發展增速來看,2013年涂料產業保持個位數增長,可以說是進入了微增長階段。“預計2014年產量增速將很難回到兩位數的時代。”既然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結束,那么就否意味著,涂料產業開始進入了質量和效益增長的階段。而如果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長,又要實現質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長,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是什么?
進入“十二五”以后,產業增速明顯放緩,整個行業從快速增長進入了深度轉型調整關鍵期,追求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尤為迫切。不過,目前涂料行業雖然開始向利好方向發展,但是行業發展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一是產品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強、核心關鍵技術缺乏、深層次人才短缺等深層次矛盾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二是成本上漲,包括人力成本不斷提高、生產要素價格持續高漲、管理費用和運輸費用加大等,而大多數成本上漲在一定時期內將成為長期存在的問題;三是產業和市場集中度不高、進入壁壘較低、產品差異化程度較低、市場競爭不規范等問題依然困擾行業發展;四是資源約束,涂料原材料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近來價格也在持續不斷上升,相信以后價格是不會回落;五是環境壓力增大,節能環保任務艱巨;六是涂料價格依然處于持續低位震蕩的格局。此外,國內企業缺乏競爭力,特別是產品技術相對較落后,管理、品牌營銷及專業服務水平較低。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如何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是國內涂料企業的重心,也將對我國工業經濟運行帶來深刻影響。
針對行業當前面臨的各種突出矛盾和問題,業界也積極探討了各種化解問題的方式和策略,其中集中反映在轉型和結構調整方面。筆者認為,轉型調整既是應對市場競爭的當務之急,又是解決產業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實現有質量和效益同步增長的關鍵之所在。為此,涂料行業應特別重視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產業結構的合理布局,特別是加快科技創新的優勢重構。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我們可以通過科技創新來引領傳統產業的轉型調整,特別是通過創新來推動傳統產業向價值鏈、產業鏈的高端轉移。二是大力調整產品結構。生態文明,資源要素配置方式在趨于綠色,而生態文明包括“循環經濟”與“綠色經濟”,突破口是先進綠色環保、節能減排技術和新型涂料技術。因此,涂料也應逐步淘汰溶劑型、低檔型、一般功能性產品,不斷挖掘環境友好型、高端型、高功能性產品優勢,它們代表了行業下一步發展重點和關注方向。三是強化質量建設,注重品牌培育,向質量品牌要市場、要效益、要發展。四是加強制造業的信息化和自動化的融合。信息化是工業化發展的加速器,提高生產智能化、資源綜合利用、管理基層化和營銷信息化水平,加速兩化融合,是提高涂料工業質量、效益的重要切入點。五是加強管理和營銷方面的創新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目的。六是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切實緩解環境所帶來的壓力。七是進一步規范市場,如今市場競爭過程中的信用問題、社會責任問題,已經從某種程度上阻礙了行業健康發展,影響了我們的外部形象。因此,需要改變無序競爭的局面,轉向有序競爭。
作為現代涂料工業的描繪,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應該成為一個新的產業符號。產業低附加值要讓它迅速成為過去,高科技內涵、高性能智能化元素應該作為行業新的特征來出現。先進的綠色制造技術、品牌經濟主導的行業生態、知識密集型的人才布局、公平開放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是現在新的產業符號,也是涂料工業應該具有的外部形象。不過,這些都需要通過轉型調整來逐步實現。
然而,在轉型調整的過程中,涂料行業會面對著很多未知的內容,如何在摸索中尋求正確的發展之路,這不僅是企業在實踐中需要面對的,也是行業需要思考的。轉型調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需要為之付出巨大努力和代價。但筆者認為,轉型調整事關整個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全局,即使企業增長有壓力,也要加大力度推進,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與勇氣,腳踏實地,“甩開膀子”去干,只有這樣才能繼續保持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才能實現涂料工業的“強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