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綠色建筑部品,食物垃圾處理器安裝于廚房水槽下方,能將廚余垃圾研磨粉碎,被研磨成細小顆粒的廚余垃圾通過下水道排入城市污水管網,最后進入當地的污水處理廠,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干濕分離,大幅減少了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填埋或焚燒等工作量和運作成本。同時,在污水處理廠可將其轉化為能源并進行回收利用。
早在兩三年前,北京和上海出臺的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政策中,就鼓勵在新建居住小區和全裝修住宅內安裝能夠將干濕垃圾進行分離的食物垃圾處理器。2013年8月,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中,家庭廚余垃圾處理器同室內空氣凈化器等成為需要主要推廣的環保產品。各地政府關于食物垃圾處理器的政策從無到有,從鼓勵到推廣,再到現在廈門市政府率先將其納入綠色建筑新建住宅的標配,預示著食物垃圾處理器未來在綠色住宅市場上的發展潛力以及對環保事業推動作用,已得到政府的認可。廈門市此次出臺的政策大大地推動了食物垃圾處理器進入廈門千家萬戶的步伐——從“提倡使用”提升到“標準配置”,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垃圾圍城”這一迫在眉睫的問題。
食物垃圾處理器源于美國。2009年,它進入了美國國家綠色建筑標準。美國費城政府曾在兩個社區內啟動了試點項目。項目結果顯示,食物垃圾處理器的使用不僅為政府節約了垃圾清運的市政費用,還為居民提供了清潔、衛生、健康的生活環境。為此,費城市長邁克爾·納特為推行鼓勵政策,承諾在居民安裝使用食物垃圾處理器時給予一定補貼。
這一模式在我國也有嘗試,上海浦東新區政府與愛適易公司開展合作,在浦東金橋瑞仕花園和古北御庭小區安裝了愛適易食物垃圾處理器。同濟大學調查顯示,安裝后小區垃圾排放量與同區域小區相比,生活垃圾中濕垃圾比例有所降低,人均垃圾清運費用節省約30%,有效促進了干濕垃圾分離,社區環境也得到一定改善。此外,公共建筑如酒店、飯店和食堂等也可配備商用食物垃圾處理器,這也是未來公共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目前,廣東省政府大院食堂等項目已開始使用這類商用食物垃圾處理系統,實踐綠色承諾。
廈門政府將食物垃圾處理器納入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表明食物垃圾處理器對綠色建筑和生態文明建設會帶來切實益處。愛適易中國區總經理陳劍敏提到:“未來中國會有越來越多的綠色建筑住宅,綠色建筑住宅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隨著各大城市對綠色建筑政策的完善,食物垃圾處理器作為綠色建筑部品大范圍‘入駐’中國的千家萬戶指日可待,這不僅見證了我國居民生活質量提升,也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