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材家居賣場這張桌子上已經長達十幾年的叢林之戰中,沒有感慨和嘆息、沒有感懷和憂傷,有的只是刀光劍影,一路向前。此刻,回顧這張桌子的“2013年后時代”,建材家居賣場實在是邂逅了馬不停蹄的憂傷。
馬不停蹄的憂傷
協助品牌商吸引消費者能力下降。傳統建材家居賣場在整個產業系統的核心價值在于整合眾多品牌后的集聚效應可以為各單個品牌帶來消費者,可近年隨著諸如設計師、小區推廣、砍價會、第三方品牌聯盟(如超級腕等)等店外銷售渠道的興起,單純依賴店面自然人流的簽單占整體簽單百分比已經逐年下降,對此建材家居賣場因為掌握第一手的數據對此應該心知肚明。這意味著傳統建材家居賣場在產業系統中核心價值的流失,這是一個很致命的問題。
橫向比較歐美成熟市場,看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很多建材家居賣場只是“泡沫”而已。對建材家居賣場泡沫的討論主要有這幾個維度:單個品牌的建材家居賣場是不是在全國開得太多了?有些單體店是不是大而不當?某些城市的建材家居賣場是不是太多了?
具體的評估指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歐美成熟市場未見如此體量的建材家居賣場,當然歐美的今天未必就一定是中國的明天,但是這種考量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考慮這個問題的維度,如果中國現在裝修豪華的大多數建材家居賣場只是中國整體處于炫耀性消費下的產物,那現在不少的建材家居賣場只是虛妄的泡沫應該是一個可信度比較高的結論。
所有的公司都是或即將是互聯網公司。我們在十幾年前看《駭客帝國》這樣的電影時,最大的感受應該是基努·里維斯真帥或者編劇太有想象力了,問題是:現在的感受呢?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親,我們做個簡單的小游戲吧。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超過99%的讀者應該可以在自己一米見方的范圍內找到自己的手機,那么問題來了:在過去的一年內有什么東西或是什么人幾乎一天二十四小時內在你一米見方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