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問題就出在這里,地板企業的觀念是把自己打造成品牌,并不是出好產品讓消費者把品牌的美譽送給企業。而這樣的觀念肯定是錯誤的。品牌是屬于消費者的,企業應該將品牌還給消費者。
打造一定的宣傳環境
這里的開放并非狹義的概念,僅僅是參觀下流水線,舉辦客戶沙龍等是遠遠不夠的。從產品到渠道到終端整個企業的“流水線”都要盡可能的透明,將消費者納入到每一個環節,產品生產征詢消費者創意的建議,例如可口可樂曾經在推出水果類飲料時向全體消費者征詢飲料顏色的創意,并舉辦創意大賽為中選者頒獎,而且最終采用了消費者的創意。
九正建材網小編認為,渠道也可以讓消費者參與,最典型的是小米采用的全線上售賣的方式,而這個方式也是最貼近目標人群的方式,因為小米的高配置和軟硬一體的目標消費群體是一群發燒友,他們的購物方式大多數都是網購。筆者之前聊過終端體驗的方式,體驗店應該是迎合消費者的體驗方式,包括店面設計,產品展示方式,店內文化載體等等,這些并不是設計師的閉門造車,而是消費者的頭腦風暴的成果。
為市場培養粉絲經濟
木地板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產品和文化不能形成話題,除了質量問題時消費者的聲討,當然,這是不健康的。在互聯網的超速信息風暴的襲擊下,企業領導班子可放**段走出去,與消費者互動,培育“粉絲經濟”。所謂粉絲經濟,是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系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被關注者多為明星、偶像和行業名人等。目前將粉絲經濟貫徹得最徹底當屬蘋果無疑,蘋果的高閉環“硬件-APP-終端”生態鏈將消費群體牢牢黏住,其優質的產品和設計使擁有產品的消費者都有一種自豪感,并以病毒式的口碑包圍市場。
綜上所述,在企業,消費者,品牌的順序里,并不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世紀遺留問題,而是明明確確的沒有消費者,就沒有品牌。將品牌還給消費者并不是說拋棄品牌,而是由消費者決定企業和產品是否是品牌,企業從而獲得名符其實的品牌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