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電氣安全質檢中心對國內某地區的出口燈具產品進行法定檢驗時,發現燈具產品與其他產品的首次不合格率相比高出了近20個百分點。其中,對于燈具的特殊標準不合格率特別明顯。
據了解,現目前國內對于出口的戶外燈具有一個統一的通用標準即IEC 60598-1和二十多個分別對應不同燈具的特殊標準。在這些特殊的標準中,每一個標準都是針對的不同的燈具產品的不同特點而提出的。比如在標記、說明書、支架的鎖定措施和固定支架的材質等方面的要求標準是對投光燈特殊提出的;在燈具的最大投影面積和安裝高度、支撐件強度等方面做出特殊要求標準的則是對街道等戶外照明燈具提出的。然而,對于這樣的制造生產標準,許多的生產企業都是不甚了解。企業光是對于一些大家都比較清楚的普通標準有所了解,并按最低的要求進行生產,完全忽視了產品的特殊生產要求,這就是造成燈具產品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的最總要原因。
那么,面對這樣的現狀,國內企業應該注意到哪些方面來避免自己出口的燈具產品合格率過低從而提高自己的出口率呢?就這方面,第一是要對國家出臺的標準進行實時搜集,國家對于自己生產的各項產品標準一定要全部了解到。并且做到及時性,關注最新消息,然后依據產品標準生產產品。第二是在產品本身的生產方面,要對產品采購的生產材料進行嚴格把關,一定要對材料采購的環節引起重視。切記為了節約成本而在材料質量上偷工減料,不然可能會讓當年某某奶粉因為原料問題而鬧起的風波出現在燈具行業里。最后,對于是首次出口的燈具產品,可以及時的向檢驗檢疫部門及時咨詢關于產品的各項標準,盡量避免在結構上出現的不合格。
其實,對于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在生產和設計自己的產品之前,全面了解國家或者國際上對于產品的各項標準是必須要有的。這樣不僅是減小了國家質檢人員每年對于產品的抽查力度,同時也是避免了產品因為不合格而最終導致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