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CVD設備雖然成本較高,但政府補貼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對研發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關鍵技術卻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并成為促進產業鏈發展的一個“增利點”。”國家電器產品安全質量監督檢查中心李自力對《廣東LED》表示。
國家在LED發展政策,先后開始為企業購置MOCVD設備提供補助。按照機型種類及所在地區不同,企業每購置一臺MOCVD設備,可得到數百致上千人民幣的不等補助。中國企業不斷在MOCVD設備制造領域中求突破,但若打破歐美巨頭的壟斷格局,處于競技提質期的本土企業將迎來新的利好發展期。
各個企業紛紛大力引進MOCVD等關鍵設備、開始研發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關鍵技術,加快提高芯片、封裝和模塊制造水平,將會改變多年以來的形成的“進口MOCVD設備依賴癥”,使得LED產業迅速做大做強,形成了從“襯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裝—應用”的產業鏈。
核心專利受制于人本土企業研發MOVCD遭遇束足
LED的核心技術是高亮度LED的外延生長和芯片制造技術,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該領域一直是業內公司競相攀登的行業高地。
核心設備及部分原材料依賴進口、外延芯片缺乏核心專利、測試方法及設備支撐不足,目前全球的MOCVD設備市場主要被兩家國外設備供應商AIXTRON和VEECO所壟斷。僅一臺進口MOCVD設備的售價目前約為1500萬元,其成本占整個芯片設備成本的50%左右。
制造商壟斷LED產業在全球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美國、日本、歐洲、中國臺灣和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數量眾多,主要集中在襯底、外延片、芯片以及封裝領域。當前,美國、日本等在核心器件的原材料和器件設計上具有技術優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中日本的日亞化學和豐田合成、美國的Cree、德國的Osram在世界半導體照明專利市場上暫時處于技術壟斷地位。在銷售額和市場份額方面,這些大公司也處于絕對領先位置。
晶科電子的一位研發人員告訴記者:“2009年前,LED產業和MOCVD市場很小,只有愛思強、維易科和一家日本公司提供MOCVD設備。2009年后,由于背光源的應用,LED產業實現了井噴式的發展,給這兩家公司提供了發展契機。由于專有技術、專利權等技術性壟斷,新進入的MOCVD提供商,有的不能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設備和技術,有的未能及時提供設備趕上市場的窗口,進而奠定了愛思強和維易科變相壟斷的局面。”
據GSC提供數據顯示,國際上采用SiC作為襯底的芯片生產企業主要包括:美國的Cree公司、歐洲的SiCrystal和Norstel公司、亞洲的天科合達藍光半導體有限公司和NionSteel公司,其中,美國Cree公司的SiC芯片技術和產銷量均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目前LED外延片生產技術主要采用MOCVD,世界范圍內能夠生產這一設備的企業不過3到5家。世界上最大的兩家MOCVD生產商為德國的AIXTRON和美國的VEECO,它們占據全球MOCVD供應市場90%以上的市場份額,處于壟斷地位。
從科技部《半導體照明產業"十二五"規劃》的發布,再到2015年大型MOCVD設備、關鍵原材料實現國產化奮斗目標的提出,國內很多研究院校、企業加碼研發MOCVD設備,試圖打破歐美巨頭壟斷局面。
“MOCVD設備雖然成本較高,但政府補貼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對研發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關鍵技術卻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并成為促進產業鏈發展的一個“增利點”。”國家電器產品安全質量監督檢查中心李自力對《廣東LED》表示。
國家在LED發展政策,先后開始為企業購置MOCVD設備提供補助。按照機型種類及所在地區不同,企業每購置一臺MOCVD設備,可得到數百致上千人民幣的不等補助。中國企業不斷在MOCVD設備制造領域中求突破,但若打破歐美巨頭的壟斷格局,處于競技提質期的本土企業將迎來新的利好發展期。
各個企業紛紛大力引進MOCVD等關鍵設備、開始研發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關鍵技術,加快提高芯片、封裝和模塊制造水平,將會改變多年以來的形成的“進口MOCVD設備依賴癥”,使得LED產業迅速做大做強,形成了從“襯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裝—應用”的產業鏈。
核心專利受制于人本土企業研發MOVCD遭遇束足
LED的核心技術是高亮度LED的外延生長和芯片制造技術,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該領域一直是業內公司競相攀登的行業高地。
核心設備及部分原材料依賴進口、外延芯片缺乏核心專利、測試方法及設備支撐不足,目前全球的MOCVD設備市場主要被兩家國外設備供應商AIXTRON和VEECO所壟斷。僅一臺進口MOCVD設備的售價目前約為1500萬元,其成本占整個芯片設備成本的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