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涂料行業的發展,主要存在以下五大弊。
盲目超生,撫養無力
或許是受了“人多力量大”這句話的影響,中國涂料企業普遍存在一個毛病——品牌超生嚴重。往往是一個牌子還沒有打響,就借勢再生幾個以為孩子多就贏利多。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涂料企業不分青紅皂白,想生幾個就生幾個,等孩子生下來才發現并不是那么回事。
由于事先沒做好品牌規劃,加之企業缺少管理品牌、正確引導的能力,直接造成品牌影響力弱、產品型號和性能近似、經營模式和廣告活動雷同,形成了“個個孩子搶奶吃個個孩子吃不飽”的局面。這種不考慮品牌的承載能力,而僅僅基于生產、渠道方面的資源優化的做法,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也直接造成了品牌核心價值的嚴重缺失,為品牌發展留下隱患。
現在許多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了這一點,紛紛銳減品牌。但又有多少涂料企業還在品牌舍與不舍之間徘徊呢?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舍掉哪一個都會心疼啊。在這一方面,華潤應該是先知者,當華潤淡化“愛的”和“世紀明珠”的獨立性,主打一個品牌的時候,順德的幾家大型涂料廠還在對自己的多品牌運作滿懷希望,這也許就是華潤為什么能夠成為第一的主要原因吧。
好大喜全定位模糊
品牌定位要有針對性,利用特定的品牌形象,才能吸引特定的目標群體。比如立邦,它在中國涂料行業中的定位就是乳膠漆,因此只要提到乳膠漆,消費者馬上會想到立邦。而我國許多涂料企業在品牌定位上,舍不得犧牲,總是漫天撒網,認為將目標市場定得越龐大,成功的把握也就越大。
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不清楚目標市場、顧客的所思所想缺乏市場比較和分析,直接導致了涂料品牌難以形成和發揮應有的競爭力。而從品牌知名度、美譽度上講,現在的民族涂料品牌暫時還不能和外國涂料品牌站在同一行列。
事實上,“涂料生產第一大國”的頭銜來得越快,對中國涂企越為不利。按照現在的市場格局,中國涂企可以搶到多大的一塊市場?估計沒有人敢作過高的期許,很明顯,中國涂料企業還遠遠不能跟國際巨頭相抗衡。中國涂料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規范經營管理,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提升企業服務水平,強化內功,緊盯市場,在品牌營銷上上下大功夫,贏得消費者的認同和信任。
空洞乏味缺少文化
品牌文化是指品牌在目標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是一種超越了商品本身卻更能令商品區別于其競爭品的賦予,可以成為消費者完成購買行為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點,無形之中左右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而縱觀目前中國的涂料企業,還停留在傾力于品牌知名度的層面,而忽略品牌形象塑造中不可或缺的社會公益事業和公關活動的參與,使得品牌在大眾傳播中無法引人注目。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涂料油漆品牌多達1萬余種,作為“外行”的消費者在挑選使用時往往顯得十分盲目。在這當中,香港紫荊花漆所營造出的濃郁文化氛圍,可以說是涂料行業文化營銷的典范。它通過“漆藝坊”這種形式來引導消費者,這樣它的產品陳列就不只是一間簡單的門店,也不是一間產品展示廳了而是一種全新的銷售服務模式。其中“漆”是產品,“藝”是服務,“坊”是紫荊花漆所引導的全新體驗式市場概念。“漆藝坊”的出現,第一次為涂料品牌注入了“文化”內涵,將更進一步彰顯行業的差異化競爭,讓消費者不再盲目讓“外行”的傳統消費變成“內行”。
概念炒作短視自吹
中國的許多涂料企業,表面上看來似乎很有創新能力,不斷創造概念與熱點,什么喝漆秀、用漆炒菜、用漆養魚等花樣,搞得不亦樂乎,實則都是愚蠢之舉。這些所謂的概念無非就是引導消費者,說明自己的涂料環保。但九正建材網小編始終認為,涂料畢竟是裝修用品,不是讓消費者當成日常用品來用的,這與喝、炒、養三種概念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因此并沒有傳達出品牌的核心價值,弄不好反而會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