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原本就眾說紛紜的LED行業,更加口水橫飛,話題頻發:先是歐司朗宣稱“單飛”;再是山西省行政村街道亮化工程二十億大單讓900家企業垂涎,“聯合體”一度成了網上熱詞;經營狀況不錯的瑞豐宣布擴產并聯手TCL;雷士放話今年LED營收將超10億;木林森在國內做著低價槍手的同時又托舉著“光源世家”在臺灣熱銷;各種整合收購和投資不斷,洲明收購、美的復出、勤上入韓、首爾下揚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剛出了個“雄記跑路門”,又傳出粵省科技廳掌門李興華下馬......好一個紛繁喧鬧的七月,好一個亂象叢生的LED照明市場。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時候,LED行業卻不斷逆勢上揚,整個市場火焰與海洋交織,讓人迷惑不已。
經濟“傷”痛未消LED雪上加霜
無論是與國際主要經濟體相比,還是從自身情況來看,2013年,我國在“穩增長”方面的政策空間仍然較大。“新非公36條(即《國務院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玻璃門和彈簧門”,為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提供良好市場環境,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業熱情。所以,專家預言,中國在“國際經濟環境依然復雜多變,全球經濟仍將處于深度結構調整之中”的大環境里,有利因素逐漸增多,總體經濟情況將比2012年有所改善。
但機遇與挑戰總是并存的。除了有利因素的助推,還免不了不利因素的拖累: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企業稅負畸高……各種因素不斷侵蝕企業利潤,使得中小企業的發展困難重重。即使按照“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建設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標,2013年房地產投資增幅回升仍然相對有限。另外,面對全球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我國企業創新能力不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產業升級缺乏新的帶動力量,企業仍將承受結構調整的陣痛。
7月以來,在“階段性補庫存、穩增長政策頻出”的背景下,部分行業出現預期的改善,二者形成共振,成了7月PMI指數超季節性反彈的主要因素。數據證明,經濟的實質性轉好仍需要時間。
回想李興華最后一次出席公開活動——7月23日廣東“民聲熱線”節目錄制時,科技項目政策補貼和科研經費發放的問題成為一個焦點。李興華當場否定了“現在不少LED企業為了爭專項補助資金,把精力放在了拿項目上面,幾乎放棄了對科技的研發”的行業普遍現象,并就廣州市科技系統腐敗案作出回應,指出省科技廳已通過排查廉政風險點,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規范項目評估、資金發放。才三天時間,李興華就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微博上,李敖評說諷刺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廣東省科技廳長李興華,7月23日做客民聲熱線高談學術反腐,26號就因貪腐成為階下囚......”有人感嘆:“才三天!”確實,僅僅三天。又有人揣摩,“李興華與LED產業的關系如此密切,行業震蕩會有多大?廣東全省普及LED公共照明的計劃又是否會受到影響?”各界議論蜂擁而來。這對剛從6月下旬蔓延的錢荒中走來的LED產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曬粵LED高調“上位”史
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等6部門于2009年10月12日聯合公布《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這是當時LED產業的重大利好消息,標志著產業正式上升為了國家戰略,也意味著中國半導體產業將進入提速發展階段,在金融危機下也能呈現出逆勢上揚的態勢,增強了社會各界投資熱情。
自此,關于補貼LED照明的政策接踵而來,從上游設備到下游應用采購,從中央到地方,全面拉開LED照明應用大幕。尤其是廣東,率先刮起的LED照明推廣浪潮,并逐漸蔓延到其他省市,南昌、大連、?诘鹊兀娂娦Х聰M定LED照明推廣計劃。下面,讓我們撥轉時間的光軸,回顧、展望廣東在LED照明推廣道路上所做的各種嘗試與努力。
2009年廣東省開始實施“千里十萬”大功率LED路燈產業化示范推廣工程;
2010年廣東啟動“綠色照明示范城市”專項行動、推進“千里十萬”LED路燈推廣工程等工作,并導入LED產品標桿體系,并先后發布《廣東省綠色照明示范城市推薦采購產品目錄》;
2011年廣東深入推進“綠色照明示范城市”專項行動,加大LED照明推廣力度;
2012年3月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出臺,LED成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2012年5月《廣東省推廣使用LED照明產品實施方案》正式發布,預計實現全省同比口徑下照明節能50%以上,拉動LED產業“十二五”期末實現年產值50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