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規模以上家具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00多億元,同比增加12.7%,行業累計利潤總額150多億元,增長15.9%,其中主營活動利潤約185億元,增長5.8%。
有商務部的官員認為,建材家居行業面臨的形勢比較嚴峻,樓市調控不斷加強,“剛性需求”買房族仍在觀望,建材家居的實際購買力在相對下降,需求不能維持銷售額的增長。但與此同時,正是上游樓市剛需的釋放為家居行業帶來了生機,紅星美凱龍(微博)董事長車建新在3月發布的企業發展戰略時,預言今年整個家居業迎來10%以上的增長,擬在2020年在全國建成200家家居商場。
許多業界人士憧憬自去年底開始,開發商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拿地潮”,基于家居行業的走勢滯后于樓市約10個月,今年的“金九銀十”將有好戲并引領下半年的市場,更重要的是,城鎮化還能持續很長的時間——新一輪的“跑馬圈地”是否暗流涌動?
繼續區域布局 投向新興市場打造品牌優勢
如果他人之危,則是自己之機,從2010年開始,紅星美凱龍等家居賣場,接過了商業地產的旗幟,高舉高打,全行業的地域擴張前所未有,粵系的香江家居在全國布局9大全球家居CBD,吉盛偉邦則進軍上海,但是后金融危機的殺傷力更為慘烈,一時間“過剩”成了“嚴重過剩”。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表示,我國現有專業家具市場3500多個,銷售面積7000多萬平方米,“過剩已是不爭的現實”,以實際購買力來算,2000萬平方米的賣場面積就能夠滿足市場需求,而實際面積已超過4000萬平方米,若市場仍然不景氣,有50%的賣場面積屬于過剩。
歐亞達家居總經理王偉表示,“在家居行業進入全面擴張的時期,歐亞達以直營的方式開進了廣州,而且要做成行業的標桿”,但這與逆市擴張無關,而是基于歐亞達的全國戰略布局,北有沈陽、西有重慶、東有杭州,而華南作為家居行業的重心,“南拓”是遲早的事。他還認為,第一步培育市場,第二步做足功夫,過了這幾年的“動蕩期”,將迎來新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