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維咨詢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超高清電視在液晶電視中的滲透率達到0.86%,50英寸以上的滲透率已達3.39%。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季度超高清電視兩大新尺寸的崛起,39英寸和55英寸市場占有率明顯攀升,這得益于上游出貨量的擴大以及終端銷售價格的不斷降低。尤其是55英寸UHD產品,隨著友達和華星光電對55英寸顯示屏實現量產,55英寸在終端的銷售價格逐漸拉低。同時,該公司預測,2013年超高清電視的出貨量將達到159萬臺,滲透率將達到3%,未來前景還將更加廣闊。
奧維咨詢平板顯示事業部研究員賀然認為,在超高清電視快速興起的過程中,四大制約因素更加凸顯:第一在對待超高清面板供應的態度上,各家差異較大。臺灣群創積極推動,在相同尺寸開發上會優先推廣UHD面板。大陸廠商方面,華星光電則態度相對樂觀,2013年的目標是單月沖擊8萬至9萬片。京東方則表示將持續跟進 UHD研發。而在韓企方面,三星、LG等則認為真正的變革是在OLED技術上,對UHD相對謹慎。第二國內主要整機廠商參與意識強,推進勢頭猛。但外資品牌如LG和三星等少有建樹。第三居高不下的價格仍然是產品普及的瓶頸。如果單純從市場化角度來講,相同尺寸的新產品與現有的液晶電視產品價格差在1.2倍左右時,消費者接受程度較高。第四針對相對薄弱的內容環節,各整機廠商已經運用2K轉4K技術來解決。但總體來說,UHD相關產業鏈在國內尚待完善,至少還需要一定時間的市場培育期。不過,賀然認為,隨著良品率的不斷提高,未來制約UHD發展的面板瓶頸將會破除,價格也將更加親民。目前UHD面板的良品率較低且供應量少,供需失衡最終導致終端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奧維咨詢預計2013年12月份,4K面板月供應量將超過40萬片。隨著未來面板產能的逐步釋放,UHD產品價格有望更加親民,這對UHD的普及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研究咨詢部主任彭健鋒認為,如果目前超高清的實時點播還做不到,那么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緩存和下載的管理,讓消費者購買超高清電視后,在他想看超高清節目的時候能夠找到一些內容,當用戶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超高清的電視頻道開播便水到渠成了。
中央電視臺技術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梅建平博士則提出,除了上述問題,產業鏈及產品健康等問題也不容忽視。“一般估計,4K至少是高清電視數據量的4 倍,8K是它的16倍,這樣大的數據量對于專業攝像機感光器件、存儲及終端的處理能力都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他表示,目前雖然已經有了高清和超高清攝像機,但是這些攝像機主要是用于拍攝記錄,而不能進行實況轉播,因為如此大的數據傳輸量需要新一代的技術同步支持。但目前還沒有4K演播室直播攝像機。
梅建平還指出,從終端用戶的角度來看,超高清電視需要什么樣的觀看環境,如何能給觀眾帶來最佳的視覺享受也值得研究。首先是觀看距離,標清電視的觀看距離是屏幕高度的3-6倍,高清電視時代這一距離縮短到3倍。4K超高清電視最佳觀看距離是屏幕高度的1.5倍。但是,“我們必須回答什么樣的觀看距離,既能帶來視覺享受,又不會對觀眾的視覺健康帶來損傷,特別是老人和兒童。”梅建平表示,目前國內對此研究還相當少。同樣需要考慮的還有視頻觀看角度問題。
此外,國內還缺乏相應的編碼標準,沒有成熟的壓縮編碼技術,信號就無法傳播到千家萬戶,電視技術只能停留在演播室里面。因此設備連接也是需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