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能熱水器產業在2002年到2013年的發展歷程中,因2012年的節能惠民工程政策的推動,全行業的發展進入小高峰階段。四批次節能補貼企業名錄的公布為空氣能企業的市場推廣奠定了殷實的基礎,空氣能產品在市場上的認知度直線上升,各地空氣能經銷商在政策及企業的推動下,市場銷售如破竹之勢迅速增長,年銷售總額破千萬的經銷商比比皆是。
縱觀全國,空氣能產業的生產廠家主要集中與華南以及東南地區,然而僅占全國四分之一的區域市場卻聚集了行業近千家的企業,其中又以中小型企業占主體。有市場數據顯示,以我國目前的空氣能產業生產能力及速度,若不加以監管,空氣能產業將“濫竽充數”于市場,從而斬斷產業發展的良好前景。
當前對發展新能源制造業的熱情,或許是國人長期固有且經年不變的習慣所致,干什么都喜歡一擁而上,惟恐趕不上潮流。這也不完全是陋習,畢竟中國人想干什么都比別人上得快,甚至令全球目瞪口呆。但這其中也存在問題,就是干什么都容易過頭。君不見,當年發展電視機,十幾年的功夫就站在世界前列,發展至今已經產能嚴重過剩;前些年大煉鋼鐵,現在的產能已遠超英美,盡管如今特種鋼材等高端產品還需要進口,產品和產業結構嚴重不合理。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傊,目前中國產能不過剩的很少,供不應求的委實不多。其實,發展新能源產業也好,盡快形成支撐新能源發展的制造業能力也罷,大方向是正確的,但一窩蜂似的無序發展則是不行的。
首先,各地要考慮到是否具備產業優勢。如發展空氣能熱水器產業,企業立足的根本就是企業所在地的市場能力具不具備廣輻射的條件。如廣州是空氣能產業的衍生之地,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傳統熱水器生產能力及吞吐能力,其次,廣州地區的氣候、經濟等條件也非常符合空氣能熱水器這一產業的發展。否則,白手起家,從“零”干起,看似趕潮流,實際上從起步開始就已處于劣勢。因此,發展空氣能產業,不僅要把準國家相關部門的總體政策導向,各企業也應該“左顧右盼”,力爭選擇最佳的發展目標和最優化的發展方式。
其次,各地要充分考慮是否具有資源和市場優勢。如空氣能熱水器產業,有的地方不僅天然氣價格低且天然氣工程與建筑制造匹配化,有的地方太陽能熱水器發展具備前所未有的先決條件及發展基礎,這些區域都是空氣能產業發展的最大競爭區,制定針對性的發展政策或繞區域發展就必不可少。
最后,企業大力發展空氣能熱水器產業,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做后盾;是否具備較強的專業人才隊伍;研發和技術力量是否能夠支撐,等等都是發展的先決條件?傊,大力發展一個產業要量力而行,要發展最適合的而不是最熱門的。否則,將走入誤區或越陷越深,不僅勞民傷財,還將承擔重大決策失誤的責任。
目前,隨著空氣能熱水器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其影響力和輻射范圍也在加大,我們應該更好的把握“十二五”新能源利好政策,依靠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催生和發展空氣能熱水器產業。
在國內大好形勢下,我們也要冷清分析挑戰。在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圍繞發展低碳經濟展開的國際競爭會進一步加劇。我國應通過技術創新特別是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培育低碳產品品牌,以應對國際市場競爭的新變化,并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只有如此,國內空氣能熱水器等新能源產業才有望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