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上游企業覬覦行業標準
上周末,韓國的多家報紙都將注意力投向了一家中國行業機構為上游面板企業韓國LG Display(以下簡稱“LGD”)頒發的行業大獎,這條消息被爭相刊發。在上周由中國電子商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13年(第九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由LGD推出的硬屏4K/硬屏3D技術,憑借其出色的色彩還原能力奪得“最佳畫質技術獎”。
對于該獎項,中國國內媒體并未意識到重要性。一位接近三星電子高層的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此消息在韓國產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甚至讓老對手三星也感到恐慌。因為韓國企業的一貫推動方式就是先獲得行業機構的肯定,而后掌握媒體話語權,之后最大限度地影響行業標準,三星很明白LGD意在先行搶占標準的話語權。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指出,企業的非強制性標準一般會最大程度地覆蓋自己擁有的核心技術和專利,一方面規范了企業的生產銷售,此外能借此營銷,例如向尚未擁有此標準生產技術的企業收取專利費用;另一方面企業標準也有參考意義,會先入為主影響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制定。企業定制的標準越多地被吸納進國標中,企業可能從中獲得的利益也越多。中國作為最重要的市場,LGD搶先制定行業標準,會影響下游企業的采購決策。
下游廠商推動4K產品普及
下游企業先行占領市場,而其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降價。4K面世之后,價格一直居高不下,2012年8月,索尼首度將4K電視引入中國市場,三星、LGD相繼跟進。不過這些外資品牌的主要型號均是80英寸以上的超大屏幕4K電視,售價最高達到17萬元。
高高在上的價格阻礙了4K產品的普及。之后國內廠商為迎合市場,推出了50-65英寸的4K電視,售價普遍在3萬元以內。多家彩電廠商表示,下半年將以降價手段推進4K電視在國內的第一輪普及。目前,長虹的55英寸4K電視已經跌破萬元。市場調研機構中怡康預測,下半年國內4K電視將迎來第一波降價潮,降幅可能達到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