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因素疊加下,今年上半年我國建材工業的走勢好于年初預期,但產能過剩和效益下滑依然困擾著占絕對比重的傳統建材產品,建材工業亟待綠色轉型。
15%增速有保證
面對去年建材工業生產增速大幅度下降的態勢,今年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曾發布分析報告指出,建材工業將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建材工業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預計今年工業增加值將同比增長12%。
2013年半年已過,建材工業的走勢透露出一些積極信號。
雖然傳統建材產品水泥、平板玻璃、陶瓷增速相對趨緩,但混凝土、水泥制品、技術玻璃、輕質建材等子行業保持了強勁的增長態勢,同比增長30%,建材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高于今年年初的預期。
同時,出口產品中建筑衛生陶瓷、建筑石材、花崗巖石刻、玻纖及制品等產品在出口量略增的同時,產品價格上漲兩成以上,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
業內專家分析,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階段,經濟轉型升級處于關鍵時期,發展有巨大潛力和空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仍然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特別是其中對建材拉動作用明顯的第二產業和中西部地區投資仍保持較快增長。
保持合理投資規模,加強城市道路、軌道交通、環;A設施等方面建設在積極推進,國內有效需求正逐步釋放。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對建材產品的需求,建材工業有望從中獲得商機。
專家預測,建材工業仍處于良好的發展機遇期,雖然不會再有大幅度的增長,但總體發展良好,有望步入速度平穩、效益提升的新發展階段。預計2013年建材工業運行環境相對好于2012年,市場需求有望提升。今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仍會保持15%左右增長速度,但傳統建材產業增長速度將低于工業平均增長速度且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建筑用石加工業、輕質建材業等會保持20%以上的較快增長。
產能過剩加劇
盡管上半年的走勢還算差強人意,“建材工業產能過剩問題仍然令人擔憂,轉型升級的關鍵問題尚未突破。”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喬龍德表示。
傳統的建材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處于總量過剩及產能嚴重過剩之中,且新增產能并未真正得到遏制,水泥在2012年新增94條生產線后,2013年又新增16條生產線;浮法玻璃在建的還有16條生產線。“產能過剩成了一邊喊一邊建,越喊越過剩,這對行業結構調整、經濟運行都是最大的危害。”喬龍德直言不諱。
產能的重壓使傳統建材的效益水平不斷下滑,尤其是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表現出“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以水泥為例,產品產量一季度與去年同比增長8.2%,銷售收入與去年同比增長6%,但利潤總額卻同比下降了52%。平板玻璃的產量和銷售收入略有上升,但如果技術玻璃不計入其中,仍是全行業虧損。
專家分析,有效需求減緩與產能過剩矛盾相互作用,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變;產品同質化競爭依然激烈,企業間惡性競爭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建立公平競爭秩序還有待進一步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