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蠶絲被比較試驗結果顯示,40個測試樣品中有19個質量指標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占總樣品數的47.5%,其中從網絡購物平臺購買的7個樣品中竟有4個存在質量問題,超過半數。
頗受關注的是,這些銷售質量不合格蠶絲被的網購商城大都赫赫有名。京東商城銷售的香榭里牌小提花蠶絲被被檢出填充物質量偏差率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執行的還是舊的GB18401-2003標準等。
家居類產品品質達不到國家標準要求的現象不只出現在蠶絲被的網購上。早前,有消協發布的50件床墊比較試驗中,就曾曝出半數產品不合格,秸稈、石粉等劣質原料充當填充物,甲醛最高超標達30倍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產品不乏購自淘寶、京東商城、亞馬遜、1號店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
除來自官方的通報,消費者的質量投訴也指向家具網上商城。今年4月初,一位湖南長沙的楊姓女士在天貓商城怡家部落家具旗艦店購買了一對實木墩子,用來當作書桌的支架。“五一”青島旅游(www.quqingdao.com)回來卻發現家里蟲子、蟲卵滿桌子底下都是,原來是兩個實木墩子一個長了黑木耳,一個爬滿了白菌子。
質量丑聞接二連三曝出,將網購家居用品推到了風口浪尖,如何監控家具網上商城產品的品質成為擺在家居行業面前的一個現實難題。
傳統家居銷售渠道都有多重手段監管產品質量。一些家具賣場和家具品牌對品質有著嚴格的管控。一統家居總裁陳濤表示,為了保證產品質量,所有店面都是直營,從生產、檢測、物流到銷售進行全面把控;即使是尚品宅配、美樂樂等采用網上和線下結合的新模式,也具有很強的品牌意識,通過在網上挑選、線下體驗,基本能夠解決品質問題。
相比之下,為何網絡渠道品質難以監控?資深電子商務人士潘守正分析認為,網上監管失控主要是3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劣幣驅逐良幣效應下,商家喪失自我監控功能,大部分商家靠低價吸引消費者,在價格無限低的情況下,自然就可能出現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情況;另一方面,淘寶、京東商城、1號店等大型電子交易平臺并不具備抽檢產品的能力,只能對商家進行事后處罰;另外,消費者本身不具備判斷產品質量的專業能力,“消費者不可能把買回來的蠶絲被剪開來檢測里面是否是蠶絲,也無法判斷家具甲醛含量是否超標。”
調查發現,網上開家居用品店門檻極低,無論找人代工還是從某些廠進貨都行,只要傳上一些圖片,配上一臺電腦就可以開始進行交易,因而一些單純逐利的網上商店可以打一槍換一炮。
“網上購買家居用品要多花時間,慎重比較,不能只沖著低價盲目購買。”潘守正認為,選擇品牌商的官方旗艦店相對靠譜,“品牌商還是十分注重產品品質的,可信度更高,因為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對品牌影響較大。”
“最好選有線下體驗店的商家,這樣既可以享受到網購的優惠價格,又可以到線下親自挑選家居用品的款式、顏色和材質,還可以親臨現場感受服務。”尚品宅配北京公司總經理高申提醒消費者。
業內人士認為,電商對家居業是沖擊也是機會,以前不少家居企業認為進入電子商務時代,線下店會成為負擔,遍布四處的網點優勢將不復存在,其實不然,家居企業要做好電商不可能脫離實體店,以前純做網上銷售的美樂樂,現在也開始瘋狂地開線下體驗店就是順應市場需求的最好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