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補貼被業內普遍認為是家電市場的救心丸,不過,有時也會成為企業的照妖鏡。據國家審計署發布最新的審計結果顯示,格力、格蘭仕等8家家電企業通過“做假賬”虛構空調銷量等手段,騙取國家節能補貼。
據國家審計署發布最新的審計結果顯示,格力、格蘭仕等8家家電企業,通過“做假賬”虛構空調銷量等手段,騙取國家節能補貼總計9000多萬元。家電業或普遍存在“騙補”行為,昨日板塊收盤跌4.43%,跌幅居前。
格力電器稱
不存在虛報銷售量
家電節能補貼被業內普遍認為是家電市場的救心丸、及時雨,不過,有時也會成為家電企業的照妖鏡。審計署于21日披露的審計情況顯示,家電業或普遍存在“騙補”行為,昨日板塊跌達4.43%,跌幅居前。
其中澳柯瑪(600336)跌停,收報7.38元;雪萊特(002076)跌9.63%,收報6.29元;TCL集團(000100)跌 9.32%,收 報2.14元;春蘭股份(600854)跌8.49%,收報3.88元;美菱電器(000521)跌8.09%,收報3.18元;小天鵝A000418跌 8.07%,收報7.18元;海信電器(600060)跌6.50%,收報10.36元;格力電器(000651)收盤跌4.06%,報收24.08元。
對審計署披露的情況,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21日回應稱,格力電器的產品銷售目前主要由數量龐大的銷售終端即格力專賣店和代理商進行,銷售情況錄入也由上 述終端和代理商操作,由于數量龐大,中間難免會出現管理上的疏漏,故企業不存在虛報銷售量。“企業正積極配合審計署加強整改”。
據該人士解釋,“按流程,一臺空調賣出后到安裝完成,整個銷售環節才算完成,之后按規定申請節能補貼。但由于我們的銷售量比較大,客戶已經簽訂了購買合同,銷售情況錄入電腦系統,但由于安裝問題,很多還來不及安裝,銷售環節并未完。但這不等同于是虛報銷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