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節能補貼”政策月底即將到期,商家緊抓政策機遇,節能電器“掃尾效應”明顯。大增幅的銷量著實讓商家大賺一筆,也聚焦了足夠的目光。但高興之余,商家也不得不為政策真空期,如何刺激消費者購物激情,保持市場增量而擔憂。
節能補貼市場拉動作用明顯
本月底,從去年6月開始實施的“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將到期。如果政策不再延續,那么消費者在以后購買節能家電產品就要多花幾百元錢。相關商家紛紛趕搭“政策補貼末班車”,開展促銷活動,以期創造銷售高峰。
“節能補貼”對于市場銷售的拉動作用是很大的,中怡康研究數據顯示,2012年節能惠民工程政策帶動3270萬臺高效節能家電的推廣,拉動消費需求1154億元。云南蘇寧市場部經理張煜也告訴記者,節能家電目前已成為賣場的主流。就“五一”期間的銷售情況來看,冰箱、洗衣機節能補貼產品的銷量達到75%,而平板彩電則超過90%。并預計本周周末賣場將迎來節能補貼產品銷售的高峰期。
消費需求提前釋放后的隱憂
商務部的最新消息顯示,此項節能補貼政策結束之后,沒有接續政策。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預見的是5月家電產品的銷售情況存在“末班車效應”,6-7月政策退出之后,市場將出現疲軟乏力現象,同比增長很難再現大幅攀升。正如兩年前的以舊換新結束之后,家電消費市場瞬間由極熱轉入極冷狀態。
價格歷來是商家競爭的重要手段。根據奧維咨詢AVC的監測數據,彩電節能政策的實施使電視單價平均下降了115元,對終端的價格拉動貢獻達到5%。對于高能效產品除了節能補貼外,一般廠家和賣場也會給予一些優惠。但當政策結束后,所有的節能補貼都會取消。屆時,即便賣場和廠家還能給予一定的折扣,但肯定比不上與節能補貼疊加的價格實惠。這樣算下來,原來的節能家電將出現漲價趨勢。因此導致的消費者心理差價,肯定對賣場銷量有影響,這種壓力自然也會順延到工廠方面。
受政策刺激、賣場商家活動頻繁挖掘的消費者,需求提前釋放之后,面對價格相對高一些的產品,消費者購物熱情減弱是正常的市場反應。此時,市場在經歷了火爆銷售之后,勢必會進入平淡期。
探索良方度過市場平淡期
消費力提前透支,無政策接續,加之眼花繚亂的促銷活動給消費者帶來的疲憊感受使市場出現疲軟期,商家怎樣才能救市?一些商家的做法值得我們思考。
為了避免補貼政策結束后銷量大跌,部分商家在國家政策結束之時將推出“企業版”的補貼策劃以及其他促銷方式,從而刺激消費。這樣的舉動,一方面是為了促進產品消費,二方面可以幫助企業清理庫存。擺脫了“政策依賴癥”的廠商,進入完全靠自己“優惠”的時代。格力表示,目前他們主銷的就是1,2級能效空調,補貼取消后,會通過廠家補貼來降低價格;美的則稱通過加大1,2級能效空調的規模生產,拉低產品成本,讓利消費者。
云南蘇寧市場部經理張煜分析說,短期的市場疲軟是正常的,抓住重要節點做好營銷策劃,集中挖掘潛在消費需求,把握住消費者的購物節奏,是破解市場拓展難題的關鍵;3?15、清明節、5?17電信日不俗的銷售業績,對小節日和空調市場的培育將成為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值得關注的是,蘇寧方面還在渠道拓展方面下功夫。“實體店,注重的是實物銷售的互動體驗。而網上購物,則更突顯便捷的優勢。”在張煜看來,線上除能更好地滿足年輕群體的網購需求外,以母嬰、百貨、日用品、彩票、圖書、商旅服務類產品如訂酒店、訂機票等為主的產品結構,對于蘇寧整體的品類延展具有極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