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初裁時間將近,雙方的行動愈加頻繁,對于結果的揣測也成為輿論的熱點。近日,總部設在德國的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給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特的公開信,更是將人們的關注點再次聚焦。
這一得到歐洲20多個國家的700多家光伏企業、1024名企業高管聯署的“公開信”指出,歐盟市場上太陽能光伏產業供應鏈價值的70%在歐洲,上下游供應商創造產值約400億歐元,貢獻了26.5萬個工作崗位。而主張制裁中國太陽能廠家的那些企業最多創造不過8000個工作崗位。如果歐盟針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最終決定實施懲罰性關稅,可能對歐洲光伏企業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危及整個太陽能產業鏈,阻礙歐洲太陽能行業增長。
“歐洲光伏企業的集體反對抗議,或會對歐盟的判決形成壓力,從而暫緩裁定時間,進而重新考慮稅率標準,”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表示,“但原則上,歐盟不會輕易取消‘雙反’的決策。任何行為都以利益為前提,如果為了謀求更大的利益,歐盟可能會和中國協商得到一個雙贏或至少不雙損的結果。”
輝倫太陽能市場部經理袁全分析認為,表面上看,“雙反”終裁遲遲不出,會放緩中國組件向歐洲出貨的節奏,給歐洲企業留出了“喘息”機會,“但實際上,此舉對于提升歐洲光伏企業的競爭力毫無幫助。相反,‘雙反’產生的懲罰性關稅最終將由消費者買單。如稅率過高,無疑會使由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需求疲軟加倍放大,最終導致歐盟失去約24萬個就業崗位”。
歐洲市場是光伏應用“重鎮”,是全球光伏制造企業最主要的市場,在2010年以前,中國主要光伏制造商出貨量的95%以上來自于歐洲市場的貢獻,在2012年這一比例也約在65%左右。從此次歐盟雙反調查的涉及金額就可見一斑,高達210億歐元被業內稱為歐盟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雙反”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