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相對于傳統的液晶顯示,OLED面板具有自發光、輕薄省電、對比度高、色彩豐富、分辨率高、無視角限制等諸多優點。就目前對該技術的研發和產品推廣進度來看,LG已經走在前列。從宣傳推廣到產品展示,LG都明顯領先競爭對手。但是除了在各個展會上推出樣品外,LG卻并沒有最終在市場上推出相關的產品。日前,LG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追問時表示,5月以后會有相關產品上市,但是價格比較高,將主要針對高端消費人群,進入普通家庭尚需時日。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OLED電視至今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呢?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良品率過低、成本過高是阻礙其量產和上市步伐的關鍵。飛利浦電視中國區產品總監周永翔表示,目前OLED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是良品率低,這直接導致了OLED產品的成本居高不下,消費者無法接受終端產品的價格,制約了市場的發展。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常務副秘書長郝亞斌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在他看來,OLED產品大規模量產上市應該在兩至三年之后。
一位業內專家向記者透露,目前小尺寸 (5.5英寸以下)OLED平均良品率大約是50%-60%,而大尺寸的平均良品率僅為10%-20%。這就導致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生產大尺寸的OLED電視浪費率驚人,產品成本將會非常高。在這種情況下,大力向市場推廣,存在很大的風險。
中國電子視像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為民表示,國內面板企業和整機企業都非常重視該領域,京東方已在鄂爾多斯投建了一條5.5代OLED面板線,華星光電也在做一條試驗線,此外海信、創維等整機企業也都有所布局,加之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已經把顯示產業列入了發展規劃,所以雖然國外企業暫時領跑,但國內的發展勢頭毫不遜色,這將逐漸縮小與外資品牌的差距,日韓企業的優勢也將逐漸削弱。
TCL集團助理總裁、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梁啟春認為,雖然很多廠家都在推OLED電視,但目前市場接受程度還很低,OLED電視成本還需要進一步下降,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打開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