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裝房”頻出質量問題
今年2月,萬科公司旗下天津、佛山兩處的項目被曝“安信地板甲醛超標”。其 中佛山新城灣畔7號樓所送檢的安信實木復合地板樣品甲醛釋放量為1.9m g/L,超過國家標準限量(1 .5m g/L ),外界稱之為“毒地板”。地板事件余波未息,又有業主稱深圳萬科第五園項目六期出現柜板發霉、墻面氣鼓、衣柜門變形、天花板泛黃等大面積裝修問題,業主 稱衣柜、鞋柜等裝修材料全是“紙”做的。“精裝房變成紙裝房”,萬科再次陷入新一輪危機。
當作為房地產行業標桿企業的萬科公司因為接 連兩次房屋裝修質量缺陷引發外界對“精裝房”質量問題普遍擔憂時,山西太原星河灣再發生業主維權事件。數十名業主集體稱,星河灣交付的豪華精裝房出現大理 石面斷裂、地板變色、吊頂坍塌、房門變形等大面積裝修問題,“質量嚴重不過關,無法居住”。
此外,媒體公開報道的還有,廣州中海橡園 國際項目因為裝修問題引發了業主的不滿,業主反映,收樓時發現地板開裂并有明顯色差、墻面滲水并出現氣鼓等裝修質量問題;廣西莆田漢庭花園精裝房“入住不 到半年房屋滲水”;世茂房地產旗下的頂級豪宅世茂宮園室因為室內空氣污染,被第三方檢測機構警告“半年之內不要居住”。
據不完全統計,不足月余時間先后出現“精裝房質量問題”的開發商除了萬科外,還有星河灣、中海、世茂地產等國內知名開發商。
對于接連發生的裝修質量問題,萬科表示,批量裝修房屋對于萬科乃至整個行業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相對于毛坯房,精裝房意味著更多的質量控制節點和更復雜的工程管理體系。
概念模糊利益鏈復雜
盡管精裝房裝修質量問題集中出現,但開發商以此為賣點的促銷活動并未止歇。近日,記者在朝陽區我愛我家和鏈家地產等多家門店發現,“精裝房”作為促銷招牌仍然擺在醒目位置。
在朝陽公園南門,幾個售樓處的銷售人員將標有“精裝房”的廣告牌擺在車位旁邊并開始招攬行人。一位李姓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當前精裝房的目標人群以年 輕一族居多,這部分人收入穩定,而且正處于置業階段。”“此外還有一些豪宅項目也是精裝修,但價格相對也高出很多。”
問及究竟什么算是“精裝”,這位銷售人員并沒有給出確切解釋。鏈家地產一位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精裝房在業內并沒有統一認定標準。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副會長秦占學告訴記者,關于精裝房,目前國家還沒有一個具體標準,這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裝成什么風格、選擇什么材料,完全由開發商、裝修商自己來定。”
在質量問題上,秦占學表示,首先是選材環保與否,現在普遍會關注到環保健康問題。但是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單一材料的環保指標達到了,集合在一間房子后容易達不到標準”,其次則是材料的假冒偽劣以次充好,最后還有裝修的工程質量。
早在2002年,原建設部曾出臺了《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的實施細則》,鼓勵取消毛坯房,推行精裝修房。該細則提出“精裝修住宅在交房屋鑰匙前,所有功 能空間的固定面全部鋪裝或粉刷完成,廚房和衛生間的基本設備全部安裝完成”。但這個細則并未涉及材料選擇、質量控制等方面細則。
“精 裝房”除了定義模糊,缺乏統一官方質量標準外,利益鏈條上的互相博弈也使得質量隱患難以杜絕。據 秦 占 學 介 紹 , 市 面 上 的 “ 精 裝房”,有的是具備裝修資質的開發商自己裝修,有得則是外包給其他的裝修公司。無論開發商、材料供應商還是裝修公司,在逐利目的下,“整個精裝房的利益蛋 糕被層層壓縮,就容易出現質量問題”。
“精裝房”新國標年內有望出臺
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透露,帶有強制性的新建住宅精裝修質量國家標準有望年內出臺。據了解,目前報到住建部標準司的送審稿將具體規定到墻面、地面、防水、門窗等精裝各分部分項,廚衛精裝標準也進行了明確指定。
該標準規定,將從兩個階段介入精裝驗收,一是在主體工程完工后、裝修公司進場前,進行交接層面的驗收,以保證裝修基層和部品部件的銜接。這一階段將有住 宅開發方、裝修公司等多方面介入。第二階段的驗收則是對精裝工程的最后驗收。相關標準規定也更為細致。另外,標準規定精裝驗收將逐套入戶進行。住房和城鄉 建設部住宅中心有關處室負責人表示,該標準屬于國家標準,帶有強制的性質,而非推薦標準。
記者了解到,住建部早在2008年曾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住宅裝飾裝修管理的通知》,基于此,隨后各地“精裝房”的比例才開始逐年提高。當時要求各地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和鼓勵新建商品住宅一次裝修到位,逐步達到取消毛坯房、直接向消費者提供全裝修成品房的目標。
秦占學告訴記者,關于精裝房的新標準的確正在研究,同時表示新標準的出臺無法一蹴而就。“精裝修的定義本身困難,南北地區也存在差異。但是當前精裝房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應該會加速新標準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