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諾完工日期,卻拖拖拉拉。長久以來,消費者在裝修飾家這件事兒上的幸福指數越來越低……
當消費者對家裝事宜越來越上心,也越來 越要求施工效率時,家裝行業在工期上的自主權也會隨之減弱。每個施工項目都有自己固定的完成期限。施工項目對照時間表,實際上,在信息如此透明的今日,消 費者很容易預估出自家裝修需要的期限,而耍小聰明的家裝公司,如果不強加管理,無法保證施工期限,很容易被消費者拉進“黑名單”。
家裝“零延遲”時代何時能到來?在此替消費者一探究竟。
【故事】
工期拖延耽誤結婚
新婚夫婦住酒店
謝先生和高小姐新婚燕爾,卻只能每晚住在破舊的快捷酒店里。這對80后小夫妻直呼,被忽悠了,以后再不相信商家的所謂承諾。
5月買房、7月裝修、9月入住。對于買房、裝修和娶媳婦三件事,謝先生有自己的規劃。誰知道,原本按部就班的計劃,竟然被家裝公司的多次施工延期打亂 了。去年5月,謝先生買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計劃7月中旬裝修,8月底裝完,放20多天的味兒,9月底舉行婚禮后直接入住新房。可是,在陸續出現 防水高度升級戰、櫥柜尺寸誤差戰、地板送貨延遲戰以及壁紙顏色不正戰之后,家裝公司居然延遲了20天才完工。為了避免“被污染”,謝先生夫妻只好租下便宜 的快捷酒店先湊合下來。
【延伸解讀】
裝修延期已成陋習
裝修延期,自有了家裝這項服務以來,就未曾停止。幾乎相似的工作內容,為何不能在預計時間完成?到底是什么原因,令家裝拖沓戰愈演愈烈?業內人士稱,無非在于家裝公司的重視程度不夠、管理制度有漏洞以及懲罰措施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