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對我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是全球光伏產業在崛起過程中面對的第一次大挫折,它無疑會引發歐美光伏產業發展的停滯甚至倒退。“雙反”硬生生地用增加關稅的方式將需求壓抑。一方面歐美各國正面臨著日益上漲的電費壓力,另一方面政府卻要消減光伏補貼;一方面終日打著維護當地勞工工作權的貌似正義的旗幟,另一方面卻要面對由“雙反”而引發的大量失業人群。
長期來看,歐美市場的總需求將不會大幅度降低,只是無論投資者還是中間零售商、安裝商,他們原本對光伏的積極性都受到了打擊,會糾結于是否轉而選擇價高質平的當地品牌,還是為自作自受而增加的關稅買單。因為我國組件制造商不可能也無法承擔這部分的損失,只能轉嫁到中間商或終端用戶。
這樣一來,就會逼迫歐美政府要么提高補貼額度,要么干脆放棄光伏。但是,在沒有找到比光伏更經濟高效和可廣泛應用的新能源之前,后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對于歐美市場我們應該充滿信心。
我們不應該放棄,應該和當地合作伙伴比以往更緊密地合作,互相理解并分攤風險及成本,同舟共濟,共渡短期的難關,繼續鞏固已經取得的市場。
微觀點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文靜:中國光伏產品受到歐美“雙反”是因為中國的領先,這才是造成“雙反”的深層次原因。就光伏的制造技術、水平、成本控制來講,本身是一個非常高的技術。在高技術領域受到歐美的“雙反”,我認為是一種獎賞,是對你的認可,對你在現階段制造業領先的一種認可。
@昱輝陽光研究院吳承志:為應對歐盟“雙反”,我們決定把工廠開到歐洲去。目前已經開始布局,調研和談判工作已經開始。至于說增加的成本,我想還是可以通過各種辦法予以控制的。
@輝倫太陽能袁泉:歐洲市場依然是本公司2013年非常關注的市場。對于歐洲市場,在“雙反”明確之前,我們不會放棄,目前歐洲的市場營銷工作依然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