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年的市場下滑讓太陽能熱利用產業一直處在低位盤整期,被政策催熟的行業亟待回歸到正常軌道上來。
2012年已經塵埃落定,對于太陽能光熱行業來說,過去的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持續不景氣的宏觀經濟環境,調控依舊嚴格的房產市場,家電下鄉政策漸入尾聲等客觀因素都給整個光熱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的不利。然而日出東方的成功上市,能效等級的落地實施,節能惠民補貼的政策接棒等利好消息也在振奮著行業不斷向前發展。
如今,2013年已經拉開大幕。國內外經濟形勢的低迷發展態勢余波猶在,依舊會影響著太陽能光熱市場的整體銷售,而2012年度先抑后揚的房地產市場也使得太陽能工程市場的發展仍然方興未艾。太陽能光熱行業會呈現如何的發展軌跡,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增速放緩,銷售疲軟
眾所周知,零售市場、工程市場和出口市場是拉動太陽能光熱市場發展的三駕馬車。從2012年度來看,盡管工程市場異軍突起,但是零售市場和海外出口市場卻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態勢。從協會公布的數據來看,2012年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產量和保有量分別達到6390萬平方米和25770萬平米,和2011 年同期相比,盡管總產量增長11%,但是縱觀近幾年光熱行業的發展軌跡,增速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2012年的增速已經是歷年來最低。整個行業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的時代。
特別是占據了整個光熱行業近七成銷量的零售市場始終陷入終端銷售不暢、工廠出貨疲軟的發展局面。據統計,2012年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總銷售額約為480億元,和2011年相比下滑了近10%。就價格層面而言,以Φ58毫米、1.8米、18管的緊湊式太陽能熱水器為例,2012年的太陽能熱水器的終端零售價在2100元左右,整個緊湊式太陽能熱水器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整個太陽能零售市場在經歷了2008年和2009年的爆發式增長之后,便開始陷入增速放緩的局面。這種現象的產生一方面是由于行業自身發展規律的使然,行業發展從高速發展進入平穩時期;另一方面則是在家電下鄉政策的刺激下,提前透支了農村市場的消費能力。
而海外出口市場由于受到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及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在2012年中也是呈現下滑態勢。加之國內企業出口的太陽能光熱產品中,非自主品牌比重較大,整個出口市場也并無實質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