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陶企隨意傾倒廢漿現象頻被曝光,這一問題或許將可以得到緩解。近日,禪城公布了《佛山市禪城區產業導向目錄(限制、淘汰類)》(以下簡稱“目錄”),并公開征求意見。
相對2010年佛山市公布的產業指導目錄,該新規提高了建陶行業的環保“門檻”,對單位電耗以及廢水未實現“零排放”的生產線,將采取停產或關閉。初步統計,佛山的300多家石拋廠中,禪城區占了大頭,有上百條生產線,而大多數石拋廠仍不達標。因此,若新規正式施行,近百條拋光生產線或將被停產。行業人士建議,涉及的企業可設置廢水循環系統或承包給專業的廢漿處理公司,“解決難度并不大”。
新規:
建陶行業環保“門檻”提高
事實上,早在2010年佛山就曾印發了《佛山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當時,分為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對產業進行了指引。
而此次禪城公布的目錄中,則只包括限制類、淘汰類兩部分,分別對16個和8個行業制定了明確的規范。其中,對于限制類具有一定生產能力的企業可在一定期限內加以改造升級;而淘汰類產業由于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等問題,涉及的項目將被禁止投資,現有的生產線也要在一定期限內停產或關閉。
記者了解到,作為陶瓷生產的主要產區之一,禪城在此次公布的目錄中,對建陶行業設定了更高的“門檻”。按照之前佛山公布的指導目錄,年產100 萬平方米及以下的建筑陶瓷磚生產線、年產50萬件以下的隧道窯衛生陶瓷生產線、拋光量低于0.43立方米/千瓦時的陶瓷拋光生產線等被限制投產,企業升級后可繼續生產。不過,在禪城公布的這份目錄中,這些生產線都將面臨停產或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