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伊始,不管是整體衛浴、還是以淋浴房、馬桶、龍頭、浴室柜、五金掛件等單品的企業都已經把2013年的經營規劃做到了細處,劍指2013年的營銷市場;蛟S在做戰略經營時,不少的單品企業又思考起了應該不應該向整體衛浴轉型這樣的戰略性問題。思考這個問題并不奇怪,反而表明了咱們的陶瓷衛浴企業不僅沒有被宏觀市場環境所困,而且具有十足的轉型升級的力量。本期談談小編對這個問題的一些觀點。
當前做整體衛浴做得比較成熟的品牌有科勒、TOTO、樂家、美標、恒潔、法恩莎、箭牌等。而在行業里,大家也都認為整體衛浴品牌都是從馬桶、龍頭等單品過度升級而來的。也正是這樣,近年來,如安蒙等原本是單品的品牌全力走向整體衛浴。在整體衛浴市場不是很成熟的時候單品進入整體衛浴市場時,每一個品牌都能感受到做整體衛浴帶給品牌的影響力和獲得的市場收盈。
近一兩年來,要從衛浴單品過度升級到整體衛浴的道路是無比的艱巨的。當我們走市場時,與不少單營淋浴房、浴室柜、五金掛件的經銷商或廠家交流時,他們都有做整體衛浴的沖動,都有進軍整體衛浴的心思?上,尚若成千上萬的衛浴單品企業都有這種沖動,那么將是一個多么浩瀚而可怕的場面。我認為,經營者有這種思維是正確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真正付諸于行動時,就一定要考慮自己的整體競爭力是否符合這個模式的轉型。
我們來看看在這方面比衛浴行業走得較為成熟的家電行業:像海爾、美的等算產品品類較齊全且在市場上影響力比較大的品牌企業,經營也算非常良性;看看以空調為單品發展的格力、奧克斯、志高,以豆漿機發展九陽,以鍋發展的蘇泊爾,以熱水氣發展的萬和、萬家樂,以廚房電器發展華帝,以風扇發展的先鋒、艾美特,以凈水設備發展的沁園、安吉爾凈水設備等等,他們中都具有自己核心的產品領域,但是這幾年來,不管是格力、華帝、志高、九陽等等除了自己固有的核心產品外,也在做其他產品。典型的可以看看格力:格力有地產、也有風扇、電暖器等等,但是在市場上,似乎消費者更認可的還是以前固有的競爭領域產品。對于這些品牌而言,他們的品牌力都非常之大,都有品牌的拉力,而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營銷模式和營銷渠道,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因此,在走上大家電的道路時,他們始終做得沒有海爾、美的等這些原本就做大家電的品牌做得順暢。
回到衛浴行業,不管是淋浴房、浴室柜、馬桶、龍頭還是五金掛件,當我們要轉型升級的時候,就要分析一下自己的品牌拉力和營銷模式和營銷通路是否符合未來轉型的發展方向。舉個例子,比如淋浴房、浴室柜單品企業向整體衛浴發展,那么,你要看看自己的營銷模式適不適合整體衛浴的發展,再看看自己當前的營銷通路能不能支撐這種轉型發展。我認為只要看看自己在各大市場有沒有自己的專賣店,有沒有自己的銷區,自己的品牌能不能進入像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知名綜合建材市場,就基本可以判斷出自己轉型成整體衛浴的成功率高低了。
不管我們如何轉型,單品衛浴轉型一定要培養起自己的產品形象和品牌運營綜合競爭力。當我們沒有具備綜合競爭力時,還是老老實實做好自己優勢領域為上策,把自己的優勢領域用瑞士手表、德國軍工的精神打造建設,也是一條美麗的發展路線;當然,在單品衛浴行業也有的產品不適合市場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就肯定要選擇轉,不轉肯定會死,這就像美國的柯達膠卷一樣,產品已經不能適應市場了,如果不轉,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企業倒閉。
這幾年來,瓷磚從拋光磚、仿古磚、微晶石一波一波的產品蛻變和一波一波的沖擊激市場;衛浴方面的浴室柜也是從實木浴室柜、PVC浴室柜、不銹鋼浴室柜一波一波的產品蛻變和一波一波的沖擊市場;這有力的說明在瓷磚和衛浴,產品的更新、人性化的附加值、現代化的企業運營,始終都會給予企業新的活力和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