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市場已經成為中國家電業的新熱土,其巨大的潛力讓所有企業垂涎。早在2005年,TCL“幸福樹”就探索過布局三、四級市場,盡管最終這棵樹倒下了,但并沒有阻礙長虹 “樂家易”連鎖、海爾日日順、飛龍多方達等企業的“前仆后繼”。在電商、大連鎖商的雙重擠壓下,目前農村家電連鎖仍處于探索階段。未來2至3年,在大型家電企業的主導下,我國農村家電連鎖將逐步實現便利化、規;⑦B鎖化和信息化,呈現出清晰的發展脈絡。
自建渠道時機已到
作為家電企業在三、四級市場開疆破土的“先驅”,TCL“幸福樹”對業界而言更多的是“符號意義”。
中國家電企業與連鎖賣場緊張的供銷關系由來已久。國美前董事局主席陳曉曾表示,家電企業多年來在連鎖賣場的重重盤剝下早已不堪重負。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為了在連鎖渠道取得相對平衡的收益,產品銷售比重控制在總銷售量的30%以下早已成為企業共識。“大連鎖在一、二級市場占據高達80%的份額,在三、四級市場只占到了約12%的比重。對企業而言,自建渠道是早晚都要邁出的一步。”GfK客戶經理蔡凌對記者說。提到在三、四級市場自建渠道的先驅,恐怕非TCL“幸福樹”莫屬。2005年,形勢一片大好的TCL,就曾以幸福樹電器連鎖面向三、四級市場展開網絡布局和經營模式探索,并計劃在3 年內擴張到3000家連鎖店。然而僅僅苦撐了兩年,“幸福樹”便以被TCL多媒體收編的方式尷尬收場。
在蔡凌看來,家電企業自建渠道有兩個條件:一是要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二是要有豐富的產品類別。這樣看來,TCL似乎一樣都不缺。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TCL發展“幸福樹”連鎖的初衷便是將白電品類做起來,只不過后來因為手機異軍突起,集團才將發展重點轉移到了手機上。
對此,中國家用電器產業協會全國消費電子渠道商聯盟秘書長吳咸建認為,幸福樹之所以最終“倒下”,一方面是因為時機不成熟。2005年前后,我國三、四級市場的家電消費需求并未激活,企業身兼制造商和渠道商雙重角色的舞臺也沒有形成。另一方面,TCL對“幸福樹”缺乏長遠的發展戰略,更沒有清晰的發展模式。“對企業而言,發展農村家電連鎖,重點是要實現便利化、規;⑦B鎖化和信息化‘四化’整合,TCL顯然沒有做到。”吳咸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