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善加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
◆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加強光伏發電規劃與配套電網規劃的協調,建立簡捷高效的并網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加強市場監管,對關鍵設備實行強制檢測認證制度。
◆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著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鼓勵單位、社區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有序推進光伏電站建設。加強國際合作,鞏固和拓展國際市場。
◆完善支持政策。根據資源條件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根據成本變化合理調減上網電價和補貼標準。完善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光伏發展的機制,光伏電站項目執行與風電相同的增值稅優惠政策。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完善電價定價機制和補貼效果考核機制,提高政策效應。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2012年,中國光伏行業的寒冬。
盲目擴張帶來的產能過剩、歐美相繼發起“雙反”……內憂外患,讓昔日無限風光的光伏行業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江河日下。負債、破產等負面消息不絕于耳,企業舉步維艱,行業風光不再。
在這個寒冷年度里的最后幾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首次提出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
光伏產業,能否重現生機?
內憂外患
國內光伏行業在經歷了幾年的輝煌之后迅速陷入衰退。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育新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光伏產業毛利率約在30%左右;2011年則降到了10%以下,企業幾乎難以實現盈利;直至 2012年,海外上市的中國光伏股中,毛利率低達1%以下者已經比比皆是,有的甚至為負數。從2012年上半年財報看,66家光伏上市企業凈利潤降幅普遍超過50%,毛利率均低于10%,10余家光伏上市公司虧損。在重重壓力之下,尚德、賽維等昔日的龍頭企業深陷破產危機。
國內光伏業已陷入了全行業虧損的境地。而之所以形成如此局面,盲目擴張導致產能過剩、地方政府干預過多顯然是不能逃避的話題。當年,尚德與賽維的成功案例,羨煞旁人。很多地方政府醉心于光伏造富的驚人速度和美好前景,短短幾年內,全國幾十個光伏產業園先后建立。與此同時,一些與光伏產業本無關聯的老牌企業在光伏龍頭企業“擁硅為王,達產成金”的神話吸引下,也開始紛紛轉型光伏制造業。企業核心技術缺失,無視市場需求,地方政府盲目推動,銀行大舉支持,在多方的作用下,中國光伏行業一路“高歌猛進”,直至2011年,行業終于開始在五顏六色的泡沫中,迷失了方向。
在行業陷入衰退的同時,歐美“雙反”又相繼襲來。中國光伏組件出口依存度極高,2010年之前,約有98%的產品出口歐美市場;2011年這項比例仍然高達90%。內需市場沒有開啟,外部市場又遭遇貿易壁壘,“雙反”對于“兩頭在外”的中國光伏企業而言,不啻于雪上加霜。
美國solarworld等7家光伏企業向美政府申請,要求美國商務部向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超過100%的關稅,從此拉開了歐美“雙反”的序幕。2012年5月,美國商務部初裁決定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11月7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ITC 發布公告,6名委員全票通過此前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廠商在美銷售價格低于成本的裁定,對這些企業征收懲罰性關稅。根據裁定的幅度,美國將對中國產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征收18.32% 249.96%的反傾銷稅以及14.78% 15.97%的反補貼稅。
美國“雙反”余波未了,歐盟一波再襲。2012年9月6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據稱,這是迄今為止對我國規模最大的貿易訴訟,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1300億元。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在國際太陽能研討會上表示,自美國對我光伏產品啟動“雙反”調查后,我國對美國光伏產品出口從2012年1月的3.87億美元減少到8月的0.85億美元,下降八成。加上歐盟也啟動“雙反”調查,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形勢不容樂觀。王勃華預計,2012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約為130億元,同比將下降40%以上。
內憂外患,中國光伏行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新政出臺
產能嚴重過剩,市場過度依賴外需,企業普遍經營困難,針對國內光伏行業現狀,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在2012年12月底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多項政策:善加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加強光伏發電規劃與配套電網規劃的協調,著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鼓勵單位、社區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根據資源條件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等。
會議同時指出,我國光伏產業當前遇到的困難,既是產業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是促進產業調整升級的契機,特別是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為擴大國內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要按照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擴大消費市場、推進產業重組、降低發電成本的思路,統籌兼顧、綜合施策,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此番政策出臺,業內人士分析稱,這對于身處寒冬的光伏企業是重大利好。會議所提出的“產能嚴重過剩,市場過度依賴外需,企業普遍經營困難”等主要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新政強調的市場“倒逼”機制也必將加速行業洗牌。
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統計,目前多晶硅減產停產企業數量達到90%,半數以上的中小電池組件企業已經停產,30%大幅減產,10%至20%的企業小幅減產或努力維持,并已開始不同程度裁員。但是國家政策指向顯然并非不分輕重的“救市”。銀行業相關人士就表示,目前,光伏行業已被銀行列入“兩高一剩”(高能耗、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實施嚴格的名單制管理。根據國務院的政策指引,在授信方面,銀行僅將有限的幾家行業龍頭企業列入支持類,采取信貸支持策略,支持其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對于其他客戶則采取了逐漸退出機制。
為避免產能過剩,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被嚴格控制,設備商將會更多地轉型投資下游電站。分析人士稱,此番新政的最大利好莫過于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以及對光伏電站項目執行與風電相同的增值稅優惠政策。
此前,國家發改委曾發布《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規定光伏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以2011年7月1日為限,分別為1.15元/千瓦時和1元/千瓦時。對此,業內頗多質疑,認為這種“一刀切”的上網電價本身并不合理,各地日照條件不同,成本存在差異,同時,東西部地區火電上網價格也并不相同,但上網電價卻是統一的,這對東部地區顯失公平,也打消了一部分企業的積極性。對此,國務院明確提出了要根據資源條件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根據成本變化合理調減上網電價和補貼標準。有了政策保證,預計今后東部地區的光伏裝機將大幅度增長。此外,光伏作為新能源,理應跟風電一樣享受增值稅優惠政策。這次會議明確了這一優惠政策,解決了遺留問題。
新政中還提出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著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鼓勵單位、社區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有序推進光伏電站建設。對此,業內人士也寄予厚望,“中國可利用的城鄉建筑面積約有 890億立方米,即便是最保守的計算比例,到2020年也能提供10億千瓦的裝機,約等于目前火電、水電、核電的總裝機規模,這將直接拉動10萬億元產出,間接拉動20萬億元產出,同時減排13億噸二氧化碳。”某清潔能源企業董事局主席表示。
結語
從2012年年初,國家相關部門就開始出臺多項政策扶持引導光伏產業。而此次規模之高則是前所未有。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次新政不僅有對行業的宏觀指導,也有具體的支持政策,效果應當在此后逐漸顯現出來。但是,一個行業的發展,最終依賴的仍是企業的自救能力。對于已經習慣了依靠低成本優勢和價格戰的中國光伏企業來說,只有尊重市場才能獲得自我救贖。
正如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李俊峰所言,現在正是行業整合和重新洗牌的好時機。光伏行業的特性是,只有技術高、效率高、成本低的企業才有生存空間,而大多數小企業往往成本高、技術水平低、效率低。能留下來的企業,一是需要不斷創新,先進的產能不會過剩;二是要建立牢固的上下游關系;三是企業需要多元化經營,分散風險。
中國光伏產業正在經歷壯士斷腕的陣痛。整合完成之時,光伏行業也將迎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