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改委開出針對三星等6家境外面板企業的3.53億元壟斷價格罰單中,有1.72億元退還給了國內相關的彩電生產企業,不過昨日有媒體報道指出,這一筆錢被中國視像協會和深圳市中彩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彩聯)全額“截留”。中國視像協會秘書長白為民回復本報記者稱,該報道說法失實,實際情況是彩電企業“自愿”將退款留在中彩聯(而非視像協會),不存在截留一說。
1月4日,發改委披露,對韓國三星、LG,我國臺灣地區奇美、友達、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等六家國際大型液晶面板企業2001年至2006年的價格壟斷行為進行處罰,包括責令退還、沒收和罰款總金額達3.53億元。在這筆超過3億元的罰單中,TCL、創維、康佳、長虹等9家國產彩電企業將直接收到 1.72億元退款。
彩電企業“沒有分到一分錢”
而就在業界開始討論彩電企業收到這筆退款之后是否應該讓利給終端的消費者之時,一則“彩電企業沒有得到一分錢”的消息讓業界咋舌。
媒體引述“國內一家彩電企業相關人士”的說法稱,在中國視像協會秘書長白為民主持的一次會議上,白為民表示面板企業的退款已有50%到賬。這 1.72億元的退款中,50%協會留用,50%返還給受損企業。但之后又決定退款全部留作經費和行業基金,用來給中國企業進行專利保護和反壟斷保護。進而得出“協會全額截留退款”一說。
白為民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截留”一說與事實不符,實際的情況是,退款退給了由9家國產彩電企業合資成立的中彩聯,并非退給視像協會。
白為民透露,調查價格壟斷是彩電企業全權委托中彩聯操作的,中彩聯是為各家企業服務的,雖然她也在中彩聯掛職,但中彩聯與視像協會不能等同。
“錢留在中彩聯是各家彩電企業自愿提出的,如果企業不愿意留,中彩聯不可能留下這筆錢”,白為民說,當時各家企業的想法是退款集中在一起可以解決一些各家企業集中和共性的問題,如購買核心專利。
業界:仍盼后續調查價格壟斷
創維彩電事業部總裁劉棠枝也表示,將退款留在中彩聯是經過企業同意,法律手續也是完備的,“不可能存在截留行為”。這一說法得到了多數彩電企業的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媒體報道引述的某國產品牌相關人士已不愿再次對事件進行表態。
中彩聯的官網顯示,這是由TCL、長虹、康佳、創維、海信、海爾、廈華、上廣電、新科、夏新等10家股東(夏新已退出)共同投資組建而成的一家公司,旨在解決中國彩電行業面臨的知識產權問題。
不過由于受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直接指導,并且白為民在兩個組織均擔任要職,彩電企業通常也將兩者視為一體,“從嚴格法律意義上來說,兩者當然都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退款給協會還是中彩聯,性質完全不一樣。”一位不愿具名的國產彩電企業相關人士說。
出現此次的“截留”烏龍事件,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是由于視像協會和中彩聯的身份混淆所致,另一方面也不排除部分家電企業對退款沒到自己賬上頗有怨言,但又礙于“面子”未能有效表達。
另外,除了關注退款事件外,有律師表示2006年以后被罰的幾家國際面板巨頭仍存在高度統一的價格行為,并已將相關情況反映給發改委請示進行調查。
不過截至目前,官方未對是否繼續調查面板價格壟斷行為進行表態。白為民也表示還不清楚能否提起新一輪調查。
分析指出,在缺乏有效證據和企業自首的情況下,發起新一輪調查存在較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