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日本品牌在中國就是家電的代名詞。但日本家電三巨頭松下、索尼和夏普新近公布的本財年第二季業績報告中,不僅“巨虧”依舊,額度仍在不斷擴大,身處衰退中的日本家電,似乎難有回天之力。
相比較,中國家電企業卻是逆勢發力,繼續保持著業績的增長。致力專業做空調的格力電器,今年前三季度業績超出市場預期,實現營業總收入 771.6億元,同比增長20.43%;凈利潤53.3億元,同比增長41.34%。具有家電品牌優勢的青島青島旅游(www.quqingdao.com)(www.quqingdao.com)海爾,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穩健增長,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606億元,凈利潤27.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37%和21.52%。數據表明,中國家電企業在市場環境惡劣的背景下,依然保持者旺盛的競爭活力。這與日本家電企業糟糕的業績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是中國企業絕不可以在此時沾沾自喜,此時最應該做的是從中汲取教訓。美國一位專欄作家,在總結曾經占據統治地位的這一類型科技企業衰落是認為,主要原因在于這些公司“拒絕改變自己——放棄現有的銷售以擁抱下一代產品和服務”。也有國內學者認為,“夏普的衰落是‘技術不是萬能的’一個很好的例證。日本夏普的平板顯示世代線技術是全球第一的,但是現在快活不下去了,這說明只重視技術是不行的。”
外資企業遇到的這些問題,中國空調企業也不可能回避。怎樣保持企業持續發展活力,就成為擺在我國空調企業面前的重要課題。關鍵點還在于不斷的創新,當然這種創新不能僅僅局限于產品,要在營銷模式的創新有所突破,還要在服務上創新上有所亮點。因此,抱著守住當前有力競爭態勢的想法,繼續四平八穩的墨守成規,今天的日本企業的局面,有可能就是我們明天的現實。
已經過去的空調2012冷年,行業出現了連續多年增長后的明顯回調,不僅銷售量出現一定幅度的回落,關鍵是行業信心嚴重低迷。原因在于,有經濟下滑的牽引作用,也有行業自身發展規律的驅使;有企業主動進行的修復調整,也有對渠道結構變革的等待觀望;有對節能政策出臺的準備不足,還有對諸多政策應對的邊際效應。復雜環境、低迷市場,就是行業整合的又一次時機。
升級轉型一直以來是我國空調產業的發展戰略。從國內空調產業的起步,到成為全球的制造基地,中國空調企業已經經過了數次的洗牌整合。其結果是每一次整合后,產業都會有一次跳躍式的發展。歷史雖然不會簡單的重演,但中國空調產業綜合實力居于世界前列,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歷史今天再次把這樣一次整合的窗口打開,中國空調企業絕不可以坐失良機,抓住機遇、積極進取、勇于創新、實現突破,就成為家電企業再上一層樓的階梯。只有中國空調業整體強盛了,中國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全球家電制造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