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照明產業從上世紀80年代初起步,經過30年快速、穩定、持續的發展,由初期的不足百億元生產總值的小行業,發展到2011年年生產總值達3500億元的大行業。其間,即使中國經濟出現周期性調整,中國照明產業也基本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的發展勢頭。
日前,中國照明學會秘書長竇林平在半導體照明市場高峰論壇上對中國照明產業格局的變化進行了分析。他表示,在已過去的產業發展過程中,因外部環境變化引發照明產業格局的明顯變化有三次,每一次產業格局的改變都影響到照明企業的生存狀態。目前由于LED照明的發展,中國照明產業又一次面臨產業格局明顯變化的關鍵時期。
三次照明產業格局的變化
市場化催生民營企業的發展。照明企業特別是燈具產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產品個性化強等特點,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時,很短時間內就吸引了大量民營資本進入照明產業,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在這個過程中,之前主導照明產業的國有照明企業逐漸退出,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中國照明產業基本以民營企業為主,國有企業所剩無幾。
市場競爭加劇引發企業整合。企業數量的快速增加加劇了市場競爭,企業為保證市場的競爭力,加大了投資力度,擴大了企業規模,整合上、下游資源,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成本。如光源企業采用機械化擴大產能,燈具企業整合鎮流器產業等。在此期間,許多光源企業和鎮流器生產企業關、停、并、轉。
終端市場需求變化改變了光源企業和燈具企業的市場地位。生活水平的提高改變了消費者對照明產品的需求,消費者對品牌的理解發生了變化,從而引發了照明企業市場地位的改變,進一步促進了照明產業的上、下游資源的整合。許多光源企業向下游發展,開始生產燈具,燈具企業向上發展,介入光源生產。上世紀80年代初照明領域“雞和蛋”的爭論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