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報道稱,寶寶盯著“浴霸”沐浴兩個月失明,罪魁禍首極可能是其發射出來的藍光,使LED行業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更令人心驚的是,有照明業專家昨天向本報記者透露,正在取代傳統白熾燈的高端品種 LED燈也容易由于偷工減料而暗藏大量的藍光,這將作為多個省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LED產業推向風口浪尖。本報記者調查顯示,大量的投資擴產令缺乏核心技術的LED產業造假、破產等亂象紛呈。隨著競爭的激化,預計國內LED產業將在未來三年至少淘汰50%。
LED行業現狀
LED產業勢頭兇猛,甚至成為風投的關注焦點,但它也派生出了諸多的亂象。就在國家補貼不斷的情況下,相當多的LED公司日子并不好過。
現狀:利潤大降多家公司停產
有的LED上市公司或戴ST帽,部分企業甚至退市。同花順統計顯示,今年年初到11月10日,上市的LED企業有7家,股價全部大幅下跌,跌幅從20%~65%不等,不光是市場大環境帶來的股價下跌,從業績看,7家公司有四家業績下降,最低下滑18%,最高下滑94%。同花順的統計顯示,20家上市公司中,13家公司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珈偉股份、士蘭微、德豪潤達、南大光電下滑幅度分別高達92%、88%、57%和52%,而僅有的業績增長的7家上市公司中,龍頭三安光電營業收入、凈利潤也分別僅增長23%和13%,勤上光電這兩項指標也僅增長5%和20%,而這兩家公司2011年、2010年的業績增幅一般維持在100%和50%左右。多家LED上市公司三季度利潤非常微薄,如珈偉股份三季度凈利潤僅有342萬元,士蘭微和洲明科技也僅有1500萬元和1800萬元的利潤。
繼2011年的鈞多立公司、博倫特光電公司、今年的愿景光電公司關門停產后,近日投資過億元LED顯示屏的企業的深圳浩博光電因拖欠供應商巨額貨款和員工工資及提成也掙扎在經營困境里。
然而此時,還有不少家電巨頭正在進入照明市場。對此上海特優仕照明聯合創始人殷慷表示不看好。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燕生表示:“賣燈泡和賣電視機是兩碼事,家電巨頭想利用家電渠道賣燈具,沒戲。”
新興的LED行業開始魚龍混雜,企業內不乏低價劣質策略,一些LED產品淪為垃圾貨。
多數企業無核心技術
陳燕生對本報記者表示,日本照明市場有超過50%的燈具在中國生產。 中國照明產業在全球已有一定地位,但還不夠強大。這個具有2000多億元市場容量的行業,為何令眾多企業苦苦掙扎?
2011年,僅是廣東LED產業產值規模就已達1515億元,連續兩年實現翻番增長。2012年1~9月,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不利形勢下,廣東LED產業逆勢增長,實現總產值1250億元,同比增長17.2%;預計今年總產值將超過2000億元,產值和規模繼續位居全國首位。來自廣東科技廳的數據顯示,廣東省LED上市企業達20多家,勤上光電、鴻利光電等企業先后登陸資本市場,總市值超過200億元。
但根據廣證恒生咨詢公司的統計資料,目前珠三角企業中涉足上游材料及芯片的上市公司只有德豪潤達、國星光電及真明麗,國星光電在中游封裝行業中規模較大,其余的上市公司多數業務還是在下游照明及應用領域,營業收入達到10億元規模的企業很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