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一盞明燈,品一杯香茗,誦一首詩詞,古時的浪漫品味,正重新成為現代都市中忙碌人群中追求的一種生活情結。伴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傳統文化的回歸如約而至,所有的中式元素都成了人們熱捧的對象,燈飾亦然。
從嶄露頭角到如今大放異彩,中式燈的漸漸崛起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中式元素開始融入燈飾設計中,使得中式燈有了跟水晶燈、歐式燈等西方元素的燈飾分庭抗禮的實力。中式燈的蓬勃發展固然是好,但其發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背后浮現出來的陣陣隱憂讓人焦慮。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階段,我們沒必要對中式燈未來是否會王者加冕而高談闊論,更該探討的是中式燈應如何修煉好內功,從而成就其非凡的市場競爭力。
砍掉低端,并非壞事
銘木坊中式燈具的創始人鄒錦銘一直對中國古典文化非常著迷,創辦銘木坊多年以來,鄒錦銘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式古典燈具受到了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喜愛。就在中式燈市場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許多問題也隨之而來。對于此,在中式燈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鄒錦銘頗有感觸。他談到,國內燈飾行業的一大怪象,就是無論哪個領域都會有低端偽劣的產品大行其道,大熱門中式燈自然也不落空。我們大可抱怨燈飾行業之亂,監督不力;我們也可斥責某些廠商無良,只為逐利。但炮轟過后,亂象依然。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國內燈飾界缺少實干家,太多企業打著品質專家的旗號,卻干些投機取巧之事,如此一來,市場又怎能不被攪亂?
鄒錦銘向記者說道:中式燈并非是奢侈的消費品,行業內對中式燈未來的發展前景早有論斷,走大眾化路線是中式燈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但許多人卻誤以為拼價格是換取市場的最好方法,這顯然是錯誤的。誠然,中式燈要想在燈飾市場全面開花,其價格必然要走親民路線,然而市場癥結在于許多企業在處理價格與品質之間的關系時顯得過于焦慮,為了爭取市場一味地以犧牲品質向價格妥協。這種短視的行為不僅讓經銷商不會買賬,消費者更不會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