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國家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在北京為14家水泥企業頒發中國環境標志低碳水泥產品示范認證證書。這標志著以高耗能、高排放作業方式為主體的水泥行業綠色發展轉型將全面啟動。
據記者了解,上述認證的標準之一,是要求水泥生產企業應具有自有石灰石礦山。顯然,這一認證的推行對多數水泥企業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不過,記者采訪到的多名專家認為,推行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只是一種風向標,短期內難以在水泥行業全面強制執行。
水泥行業啟動綠色轉型
水泥是重要的基礎原材料,但其生產也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2011年我國水泥產量達20.8億噸,相應產生的碳排放量也極其驚人,使環境保護面臨嚴峻考驗。為此,推行行業的綠色環保認證顯得尤為重要。
國研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環境標志低碳水泥產品示范認證能夠促進水泥行業轉型升級,增加產品附加值,也有利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助于在國際上拓展更廣闊的市場。
近年來,國家環保部門一直在積極推進水泥行業環境標志產品的認證工作。今年7月,環保部正式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標準《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水泥》,并于10月1日開始實施。該文件分別從單位產品能耗、污染物的排放、礦山修復和清潔生產等方面對企業提出要求,同時提出了相應檢驗方法。
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若水泥行業全面開展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按環境標志產品占總量30%測算,每年至少減少約207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企業對待認證態度不一
依照水泥行業的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要求,對于獲得認證的水泥企業而言,需要在產品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具有更高的生產標準,這是否會帶來企業成本的增加呢?在目前我國水泥行業整體效益不佳的情況下,這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對此李佐軍認為,短期內行業會承受比較大的壓力,會增加投入和成本,很多企業將面臨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