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5日在世界貿易組織就意大利和希臘的太陽能發電項目對歐盟提起訴訟,從而給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關于可再生能源的貿易爭端又增添了一個案例。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5日報道,中國的訴狀稱,意大利和希臘偏袒本地生產企業,違反國際貿易法。
中國方面表態稱,意大利和希臘的法律允許提供直接歧視外國公司的“被禁止的”補貼,根據世貿規則,必須立即予以廢除。中國商務部發表聲明稱:“中方認為上述補貼措施違反了世貿組織關于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的規定,同時構成了世貿組織協定禁止的進口替代補貼。”
報道指出,北京提出進行磋商的要求是世貿組織爭端解決過程的第一步。根據規定,最終可能會組成一個能夠授權進行貿易制裁的獨立司法專家組。
歐盟貿易委員會的一名發言人說,該委員會正在研究這一案子。歐盟官員私下曾警告一些成員國,它們的可再生能源和生物燃料項目可能違反國際貿易法。
報道稱,在很多國家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太陽能和風能行業已經成了全球貿易中最具爭議的問題之一,考驗著世貿組織的規則限制不公平補貼的能力。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反補貼稅(歐盟在考慮采取類似行動),中國也在世貿組織對這一決定進行了反擊。
英國《衛報》網站5日稱,光伏行業內最大的幾場爭端涉及美國、中國、日本和歐盟四大貿易集團。在中國太陽能板制造商不顧需求急劇下降仍維持生產規模的情況下,太陽能板業內形勢一觸即發。
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產品市場,是中國制造商特別關注的目標。今年早些時候,在中國公司因長期供過于求而降價30%后,緊張關系加劇。而歐盟國家指責中國政府傾銷人為壓低成本的太陽能板,損害歐盟企業利益。
《德國金融時報》網站5日分析稱,中國人在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中展開反擊。中國向世貿組織遞交了針對歐盟的訴狀。中國方面由此激化了與西方國家已郁結數月之久的太陽能爭端。中國商務部上周四就已宣布立即對所有歐盟進口的多晶硅發起調查。
中國方面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是對美國業已向中國太陽能產品征收嚴厲的懲罰性關稅、歐盟不久也將效仿作出的回應。包括德國太陽能世界公司在內的歐洲太陽能企業已經向歐盟委員會起訴中國太陽能企業。起因也是反對中國實施的國家補貼。歐洲企業指責中國競爭對手以傾銷價格將產品推向市場。美國已經向進口的中國太陽能產品征收最高達250%的額外關稅。歐盟計劃明年決定是否征收反傾銷稅。
報道指出,中國方面的反應凸顯了歐洲市場對中國太陽能企業的重要性:畢竟中國企業在這里占有超過80%的市場份額。目前,中國太陽能產業因自身引起的產能過剩和價格暴跌而深受其害。中國政府現在出手相助:除業已宣布的針對進口歐洲太陽能產品展開調查和向世貿組織提交起訴之外,一項國家救助計劃也已啟動。對此,英利集團副總裁趙志恒表示,“太陽能產業正處于一個將決定其能否實現長期成功的重要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