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茂迪股份有限公司(茂迪科技)昨日表示,由于需求回升支持價格,它預計本季度業務將進一步改善。
茂迪將需求回升部分原因歸咎于中國與歐盟、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爭端不斷升級。
昨天,中國商務部公布對進口歐盟太陽能級多晶硅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9月,歐盟開始調查北京當局是否不正當的補貼太陽能電池板出口。
在華盛頓當局做出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板征收高達250%關稅后,北京方面針對美國產品發起類似的調查。
茂迪公司首席財務官謝祖葳在出席與投資者的會議上說:“我們認為,在中國太陽能企業清理掉庫存后,臺灣企業將進一步受益于針對中國太陽能企業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謝祖葳說,此類調查已經幫助茂迪提升了訂單。由于中國公司將生產外包給臺商以避免高額關稅,第二季度茂迪訂單上漲了近15%。
謝祖葳表示,積極效應還在發揮力量。
“根據我們最近的會談,客戶需求看起來很強勁。從上個月起我們的工廠一直在滿負荷運營。需求如此旺盛以致我們要把一些訂單推到十二月。”
謝祖葳稱,來自日本的訂單也有增長。日本市場是全球少數幾個在整體大環境疲軟背景下依然增長的市場之一。
茂迪預計,在第三季度太陽能電池價格季度環比下降5%后,本季度價格將持平。
謝祖葳表示:“我們認為,第四季度將比第三季度表現更好。”
與第二季度的22.3億新臺幣虧損相比,上一季度茂迪公司的季度虧損大幅改善,虧損僅7.95億新臺幣。
第二季度,茂迪因美國多晶硅子公司錄入一次性減值1.64億新臺幣。毛利率也從前一季度的負25.7%提高到負16.6%。
明年,“至少,我們預計不會出現去年那樣的價格崩潰。我們預計茂迪公司的廠房使用率不會跌至1月份的50%。對于2013年,我們不悲觀。”
與此同時,當地的太陽能硅片制造商中美矽晶昨日表示,該公司恢復盈利九月,受益于芯片制造子公司GlobalWafers,公司在9月份扭虧為盈。
該公司總裁徐秀蘭對太陽能產業的前景也持樂觀態度。徐秀蘭表示:“中美、中歐之間的貿易戰將幫助太陽能產業盡快走出谷底。”
由于中國的太陽能產品正遭到美歐的調查,臺灣將成為非常重要的供應商,因為其產品沒有重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