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光伏行業被看做新能源行業中的朝陽行業。全國上下一窩蜂的投向光伏行業,做紡織的都轉產投向光伏產業,造成產能快速增長、產品價格下跌、無序競爭。現如今,美歐雙反、產能嚴重過剩、企業現金流緊缺,行業大部分企業均已陷入停產半停產狀態,光伏業人人自危。活下去便成為大多數光伏企業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

高負債率不可持續
今年8月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曾專門針對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布一份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光伏企業已到了危險時刻,整個行業已接近破產邊緣,在中國最大10家太陽能光伏的資產負債表上,截止一季度末的債務累計已達到175億美元,這表明整個行業已接近破產邊緣。并特別指出,江西賽維和無錫尚德破產的可能性最大。
而如今,在美上市光伏企業二季度報告皆已發布完畢,據筆者統計,前述十家大型光伏企業負債合計約為230.15億元,較一季度的負債大幅攀升了30%。

中國主要在美上市光伏企業債務情況(2012年2季度報表 單位:億美元)
目前,國內光伏行業遇到了嚴重的危機,高負債低毛利成為行業的整體現狀。筆者到其他光伏企業參觀時發現,大部分光伏企業幾乎都停產、幾家生產的企業也大都虧本生產。
光伏貿易戰在升級
自去年Solarworld美國公司在美國發起針對中國產光伏電池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之后,中國、美國、歐盟的光伏貿易戰就未停止。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做出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反傾銷結果的初審,征收高達31%到250%的反傾銷稅;并于10月10日作出終裁,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傾銷幅度為18.32%至249.96%。同時,還裁定中國輸美的此類產品接受了14.78%至15.97%不等的補貼,這基本為美國針對此類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雙反”)掃清了道路。按照美方貿易救濟程序,除美國商務部外,此案還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終裁。根據目前日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定于本月下旬作出終裁。如果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也作出肯定性終裁,即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此類產品給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威脅,美國商務部將要求海關對相關產品征收“雙反”關稅并可向前追溯3個月。
近日,Solarworld也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申訴,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
在中國光伏企業疲于應對歐美的反傾銷調查時,新興市場的代表--印度政府也宣布收到業界對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反傾銷調查的申請。盡管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印度數量不多,但歐美印等國紛紛對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起反傾銷調查,很可能成為壓垮中國太陽能產業的最后一棵稻草。
10月29日澳大利亞僅存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制造商,總部位于南澳大利亞州首府阿德萊德的Tindo太陽能公司已經向聯邦政府呼吁實施光伏反傾銷立法,以阻止來自中國廉價光伏組件的沖擊。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光伏企業所面臨的困境是前所未有的,經營環境惡劣程度遠超預期,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無序競爭、產品價格低廉、資金鏈緊張、國際市場受阻等。個別光伏巨頭有隨時破產的可能,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開發國內市場是當務之急,強大的內需市場和優質的產業結構是未來光伏企業賴以生存的支柱。
與此同時,中國太陽能多晶硅企業也對美國、韓國、歐盟產多晶硅進行反補貼、反傾銷訴訟。7月,商務部公告對原產于美國、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補貼、反傾銷立案調查。11月1日,中國商務部再次公告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補貼、反傾銷立案調查。
行業轉暖尚需時日
盡管行業低谷已經持續了一年有余,但是目前還看不到任何的轉好跡象。Wind資訊數據顯示,A股上市光伏公司三季報業績幾乎全線虧損,并預計年度虧損將繼續擴大。而美股上市光伏企業也都表示,今年的虧損還將繼續。
有部分人士認為,在行業的個別幾個巨頭倒下、產能大幅縮減之后,行業會見底,但是各巨頭都和政府關系較好,如果國企接盤后其產能仍然存在,即使再倒一批光伏企業,行業也不一定見底,F階段行業是底部,但是否最低以及底部持續多長時間,我還是持謹慎的看法。筆者結識的一位光伏企業老板曾私下對筆者說“要做好長期過冬的準備”。
光伏產業最后的吶喊
在行業轉暖無望的情況下,光伏業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光伏業被迫發出最后的吶喊:在行業處于這樣的寒冬時期,需要我們一起為過冬出一份力!相信經歷過這次考驗而笑到最后的企業,必能分享中國光伏再次繁榮的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