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第十屆中國建陶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的召開,作為一個行業務虛性質的高層研討會能一開十年,很不簡單。每年年會的主題都談到了行業當前存在或面臨的各種困惑,定位精準,無論內容的深度、廣度或者遠見性均具借鑒意義,實屬行業不可多得的高水準務實型論壇。
世界銀行報告稱,中國經濟增速接近拐點,盡管203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已成大勢,但中國當前經濟的成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2012年或未來幾年的中國建陶衛浴業何去何從?恐怕乃眾多業界同仁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產能產量是持續擴張還是顯著下降?有多少陶企能安然渡過這個真正的冬天?現在下結論也許為時過早。但筆者認為,靠簡單的生產經營模式賺大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果缺乏正確的經營理念,穩定的核心團隊以及成熟的管理分配機制,單靠規模、模仿、價格等早期起家時的那幾招,熱衷于打游擊戰,抓機遇、鉆空子,注定會走向失敗。據說有個別大型品牌陶企,去年的銷售額已急劇下降,企業內部人員變動頻繁,庫存量大增,經營形勢非常嚴峻。
當然,一切的一切還是在老板自己身上,如果老板自身不學習不提升,只顧賺錢,以為做老板是天經地義一輩子的事,那就大錯特錯,現在做陶瓷老板比十年前不知要難了多少倍。有的“富二代”陶瓷老板沒接班多久,就感覺到身上的擔子太重,有點力不從心,甚至不愿意接班;因為目前制造業的生產經營大環境早已今非昔比,來自各個層面的壓力撲面而來,而市場走勢又沖高回落,想再上一個臺階談何容易。
2012年3.15促銷不敵當年 衛浴未來或堪憂
有人說,今天很困難,明天很美好,但有的企業已經等不到明天。由于今年的行業宏觀形勢并不樂觀,預計參會交流的嘉賓比往年更多。希望能通過此次年初的聚會,集思廣益,為行業下一步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多更豐盛的精神食糧,也期盼有機會能將十年來積累的嘉賓發言稿整理成冊,以饗同業。
2012龍年,也是中國人的本命年,按傳統習俗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經濟與政治的不確定性,注定了2012年的道路絕非平坦。節后開工近一個月,從一些知名品牌陶瓷衛浴企業高層傳來的信息,均令人擔憂,房地產持續低迷,調控政策絲毫未放松,加上天氣普遍既冷又濕,購買人群門前冷落,3.15促銷估計也難復當年之勇,開局很不理想。各地建材市場又頻頻傳來退租、關店乃至砸店的雜音,似乎預示著今年的國內建材市場將十分的艱難,而國外市場也不會有太多驚喜。
碧桂園、恒大等知名地產公司都相繼調低了今年的銷售目標,以謹慎拿地、快速回籠資金為經營方針。無論佛山還是全國各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量與成交金額皆大幅下滑,沒有了大筆的土地財政,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日益窘迫,連高調開工的保障房建設也開始縮水。一旦商品房銷售長期受阻,而原本寄予厚望的3600萬套保障房又成為水中月鏡中花,那么未來2~3年的建材需求市場恐怕將遭受重創,業界應對此應有足夠的預警。
世界銀行報告稱,中國經濟增速接近拐點,盡管203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已成大勢,但中國當前經濟的成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2012年或未來幾年的中國建陶衛浴業何去何從?恐怕乃眾多業界同仁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產能產量是持續擴張還是顯著下降?有多少陶企能安然渡過這個真正的冬天?現在下結論也許為時過早。但筆者認為,靠簡單的生產經營模式賺大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果缺乏正確的經營理念,穩定的核心團隊以及成熟的管理分配機制,單靠規模、模仿、價格等早期起家時的那幾招,熱衷于打游擊戰,抓機遇、鉆空子,注定會走向失敗。據說有個別大型品牌陶企,去年的銷售額已急劇下降,企業內部人員變動頻繁,庫存量大增,經營形勢非常嚴峻。
當然,一切的一切還是在老板自己身上,如果老板自身不學習不提升,只顧賺錢,以為做老板是天經地義一輩子的事,那就大錯特錯,現在做陶瓷老板比十年前不知要難了多少倍。有的“富二代”陶瓷老板沒接班多久,就感覺到身上的擔子太重,有點力不從心,甚至不愿意接班;因為目前制造業的生產經營大環境早已今非昔比,來自各個層面的壓力撲面而來,而市場走勢又沖高回落,想再上一個臺階談何容易。
2012年3.15促銷不敵當年 衛浴未來或堪憂
有人說,今天很困難,明天很美好,但有的企業已經等不到明天。由于今年的行業宏觀形勢并不樂觀,預計參會交流的嘉賓比往年更多。希望能通過此次年初的聚會,集思廣益,為行業下一步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多更豐盛的精神食糧,也期盼有機會能將十年來積累的嘉賓發言稿整理成冊,以饗同業。
2012龍年,也是中國人的本命年,按傳統習俗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經濟與政治的不確定性,注定了2012年的道路絕非平坦。節后開工近一個月,從一些知名品牌陶瓷衛浴企業高層傳來的信息,均令人擔憂,房地產持續低迷,調控政策絲毫未放松,加上天氣普遍既冷又濕,購買人群門前冷落,3.15促銷估計也難復當年之勇,開局很不理想。各地建材市場又頻頻傳來退租、關店乃至砸店的雜音,似乎預示著今年的國內建材市場將十分的艱難,而國外市場也不會有太多驚喜。
碧桂園、恒大等知名地產公司都相繼調低了今年的銷售目標,以謹慎拿地、快速回籠資金為經營方針。無論佛山還是全國各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量與成交金額皆大幅下滑,沒有了大筆的土地財政,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日益窘迫,連高調開工的保障房建設也開始縮水。一旦商品房銷售長期受阻,而原本寄予厚望的3600萬套保障房又成為水中月鏡中花,那么未來2~3年的建材需求市場恐怕將遭受重創,業界應對此應有足夠的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