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日本在世界木材貿易中的地位已明顯下降。日本的木材進口始于1948年名古屋港進口770m3南洋材原木。此后60余年,日本的GDP從2.7萬億日元提高到474萬億日元,人口從8000萬增至1.27億。木材進口量在1973年達到5200萬m3峰值后直到1997年浮動在3000萬~4000萬m3,1998年起急劇下降,到2009年已降至1390萬m3。
一、日本木材進口的興衰變化
近50年來,日本木材進口從興起到衰退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
1.高速增長階段(1960-1973年)。這一時期正值經濟高速增長,住宅開工量和木材進口量均隨之大幅度增長。1960-1973年,住宅開工量從42萬戶增至190萬戶,增長3.5倍;木材進口量從550萬m3增至1973年的5200萬m3,增長近8.5倍。從進口的木材種類看,原木尤其是南洋材原木占一半以上。1973年的石油危機終止了木材進口迅速增長的勢頭。
2.穩定階段(1974-1980年)。住宅開工量從130萬戶增至150萬戶,基本保持穩定。木材進口量也保持在4500萬m3左右。匯率從300日元升至240日元。進口材的構成比基本未變,仍由北美材、南洋材、俄羅斯材、新西蘭材(新西蘭木材行情報價,新西蘭木材企業大全)等4大進口材原木+美加鋸材構成。
3.低迷階段(1981-1985年)。這是在泡沫經濟前的低迷時期,住宅開工量為110萬~120萬戶,匯率在220~230日元上下浮動。木材進口量從1979年的4500萬m3減至1985年的3300萬m3,但木材進口結構與第2階段相比沒有明顯變化。
4.進口渠道多元化階段(1986-1997年)。正值泡沫經濟時期,木材進口產品的結構和來源均發生了很大變化。南洋材原木和北美材原木進口量均從1000萬m3減至500萬m3,歐洲材鋸材進口量從零猛增至170萬m3,膠合板進口從150萬m3猛增至530萬m3。進口產品也從以原木為主轉向以鋸材和膠合板為主,供應來源在原有4大產地的基礎上增加了歐洲、非洲、南美等地區,出現多元化趨勢。
這些變化是以資源國一方的工業化發展及“廣場協議”后日元持續升值為背景的。在這個背景下,日本因其購買力提高和工資上漲,使國內未能形成“原料進口+加工”的格局,從而增加了“成品進口”,導致國內鋸材廠和膠合板廠減少。相反,木制家具進口額從1989年的650億日元增至1998年的1415億日元,增加1倍以上。
5.衰退階段(1998-現在)。1998年經濟危機之后,木材進口量迅速減少,住宅開工量從120萬戶減少至110萬戶,木材進口量從1999年的3100萬m3高峰減少至2006年的2200萬m3,減少30%。而且,2007-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進口量又從2200萬m3減少至1400萬m3,再減1/3。
與1999年相比,2009年原木進口量僅為409萬m3,減少74%,其中俄羅斯材減少近90%,南洋材減少88%,北美材和新西蘭材均減少約一半;鋸材進口量為577萬m3,減少38%;人造板(含集成材)進口量為408萬m3,減少近32%。近10年來,日本木材進口總量已從3113萬m3減至1394萬m3,減少55%。
這一時期,國內需求減少導致木材進口減少,同時木材進口也從原木、鋸材、膠合板等初級品和半成品向家具、建材、內裝修材等成品轉變。家具進口持續增加,到2008年進口額已從1998年1415億日元增至2095億日元。尤其是進入2000年以來,國產材供應量穩步增長,木材進口量明顯下降。
一、日本木材進口的興衰變化
近50年來,日本木材進口從興起到衰退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
1.高速增長階段(1960-1973年)。這一時期正值經濟高速增長,住宅開工量和木材進口量均隨之大幅度增長。1960-1973年,住宅開工量從42萬戶增至190萬戶,增長3.5倍;木材進口量從550萬m3增至1973年的5200萬m3,增長近8.5倍。從進口的木材種類看,原木尤其是南洋材原木占一半以上。1973年的石油危機終止了木材進口迅速增長的勢頭。
2.穩定階段(1974-1980年)。住宅開工量從130萬戶增至150萬戶,基本保持穩定。木材進口量也保持在4500萬m3左右。匯率從300日元升至240日元。進口材的構成比基本未變,仍由北美材、南洋材、俄羅斯材、新西蘭材(新西蘭木材行情報價,新西蘭木材企業大全)等4大進口材原木+美加鋸材構成。
3.低迷階段(1981-1985年)。這是在泡沫經濟前的低迷時期,住宅開工量為110萬~120萬戶,匯率在220~230日元上下浮動。木材進口量從1979年的4500萬m3減至1985年的3300萬m3,但木材進口結構與第2階段相比沒有明顯變化。
4.進口渠道多元化階段(1986-1997年)。正值泡沫經濟時期,木材進口產品的結構和來源均發生了很大變化。南洋材原木和北美材原木進口量均從1000萬m3減至500萬m3,歐洲材鋸材進口量從零猛增至170萬m3,膠合板進口從150萬m3猛增至530萬m3。進口產品也從以原木為主轉向以鋸材和膠合板為主,供應來源在原有4大產地的基礎上增加了歐洲、非洲、南美等地區,出現多元化趨勢。
這些變化是以資源國一方的工業化發展及“廣場協議”后日元持續升值為背景的。在這個背景下,日本因其購買力提高和工資上漲,使國內未能形成“原料進口+加工”的格局,從而增加了“成品進口”,導致國內鋸材廠和膠合板廠減少。相反,木制家具進口額從1989年的650億日元增至1998年的1415億日元,增加1倍以上。
5.衰退階段(1998-現在)。1998年經濟危機之后,木材進口量迅速減少,住宅開工量從120萬戶減少至110萬戶,木材進口量從1999年的3100萬m3高峰減少至2006年的2200萬m3,減少30%。而且,2007-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進口量又從2200萬m3減少至1400萬m3,再減1/3。
與1999年相比,2009年原木進口量僅為409萬m3,減少74%,其中俄羅斯材減少近90%,南洋材減少88%,北美材和新西蘭材均減少約一半;鋸材進口量為577萬m3,減少38%;人造板(含集成材)進口量為408萬m3,減少近32%。近10年來,日本木材進口總量已從3113萬m3減至1394萬m3,減少55%。
這一時期,國內需求減少導致木材進口減少,同時木材進口也從原木、鋸材、膠合板等初級品和半成品向家具、建材、內裝修材等成品轉變。家具進口持續增加,到2008年進口額已從1998年1415億日元增至2095億日元。尤其是進入2000年以來,國產材供應量穩步增長,木材進口量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