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氣董事長兼C E O伊梅爾特曾在很多場合不厭其煩地重復“green is green”(綠色就是美鈔)。在全球“綠色經濟”浪潮洶涌澎湃的時代,綠色環保的新興高科技產業無疑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獵物,LED就是其中最為閃亮的“明星”之一。
然而,今年以來,曾經風光無限的LED產業陷入了“產能過剩”、“價格大跌”、“缺乏核心技術”、“無市場準入標準”等泥潭,業內人士坦言:LED“春寒料峭”。
不對稱的產業鏈
取代白熾燈成為新光源,LED被譽為最后一根稻草,整個LED行業將寶押在了照明領域。
8月初,發改委頒布了《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征求意見稿,從明年10月1日起,禁止銷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銷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銷售和進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
淘汰白熾燈給LED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藥”,慕名而來的投資者可謂“趨之若鶩”,據統計顯示,1-7月非LED企業跨入LED行業所進行的投資已經成為LED產業獲得投資的重要部分,此類項目占全部投資項目的比例超過45%,金額超過全部投資金額的65%。
近期,僅德豪潤達、大族激光、康佳等上市公司,就先后對多家深圳LED企業股權進行了大手筆收購或注資;三安光電斥資25億元在福建設廠;雷曼光電、洲明科技等多家LED企業紛紛宣布涉足LED照明。不過在群雄逐鹿中原,一幅熱火朝天的宏大發展藍圖下,繁榮背后的隱憂,也隨之浮出了水面。
上游部分一直是資本青睞的領域,資本的涌動甚至可以用“瘋狂”來形容。CSA數據中心統計,僅2011年1—7月,我國L E D行業計劃新增投資總額達1256.18億元,上游的襯底和外延芯片仍是投資的重點和熱點,分別達到207.48億元和367.96億元,占投資總額的 16.52%和29.29%。有關外延芯片的投資項目中已經明確規劃的MOCVD數量達到1266臺,是目前國內保有量的4倍之多。
今年,動靜最大的要數內蒙古蒙西集團,這家位于鄂爾多斯高原的傳統水泥制造企業將在今后5年內投資275億元,用于LED產品的生產和研發,由旗下全資子公司華延芯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執行。
對于一些大企業,地方政府“寵愛有加”。三安光電9月28日發布公告,計劃投資25億元在福建泉州從事藍寶石襯底的研發和制造。對于這一項目,福建省安溪縣政府給予一系列優惠扶持措施,在項目土建工程開工5日內,即給予了3億元的專項獎勵基金。
“政府的補貼很高,上游的MOCVD、外延爐都有各地政府的補貼,這也給了投資商一個好理由”,高工LED產業研究所所長張小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相對于上游井噴式的火爆,下游則顯得冷清了許多,可以說是“寒意襲人”。
據高工LED產業研究所統計顯示,今年1-7月,L E D芯片平均降價25%,最大降價幅度達42%;LED封裝平均降價23%,最大降價幅度達37%;LED應用平均降價也達到21%。
不過市場方面則表現得十分“不給力”,環保耐用的LED照明產品陷入了“降價仍無市”的尷尬境地。
“價格下跌與上游產能過剩有關,然而下跌還是在高位運行,下游現在還消化不了,上游的投資過于盲目,對于未來的市場過于樂觀。整個行業的投資規模非常大,根據規劃算下來的產能大概是需求的11倍。”張小飛無奈地說。
這是一個定時炸彈
“上游囤積的水太多,而中游還沒有足夠的農田灌溉。”張小飛在介紹LED產業時向記者打了個比方。